北京市延慶區白河堡摩崖石刻“水落石出”

隨着水位下降,延慶白河水庫內三座連排摩崖石刻漸漸露出水面。這是水庫蓄水36年來石刻首次“現身”,當地文物部門根據石刻像服飾雕刻風格初步推斷,石刻可能爲元明時期

近日,記者坐船進入白河堡水庫,由於水面的大幅度縮小,大片曾淹沒的土地露出。在一個被當地人稱作“佛爺灣”的地方水邊粗粒花崗岩峭壁上呈現了三座連排佛像。三座連排佛像每座高約1.5米、寬約0.9米,左邊和中間佛像的輪廓已經模糊,最右邊的佛像可清晰看出身形姿態。佛像上方的石壁上,不規則分佈着圓形方形鑿孔,可以看出這裡是經人工修飾過的。

水庫巡查呂雙利告訴記者,白河堡水庫豐水期水量達6000多萬立方米,經過幾個月的輸水,目前水庫中的水量不足1000萬立方米,讓水位下降了16米,這也是摩崖石刻“重見天日”的直接原因

在延慶區文物所的文物檔案中,存有1984年石刻還未入水時候照片。“石刻所在的崖壁,位於明代一座叫做靖安堡的城堡附近。在遼、金、元三代,這裡曾是御道的一段,叫做黑谷路。元代尚佛,因此御道兩側有不少佛像石刻。”區文物所副所長於海寬說,“從目前來看,可以推斷出這組佛像最初是有一個外檐的,佛像石刻下方可能還有地面基礎。目前石刻還沒有辦法確定具體的雕刻時間,從佛像的服飾、雕刻風格可初步判斷爲元明時期,具體的還需要對旁邊的字跡進行研究,作出準確判斷。”

本次白河堡水庫輸水預計還得持續一年時間左右,這意味着,兩年之後這組石刻將再次浸入水中。目前,區文物所正在研究這組石刻的保護方式,以求將這組文化遺產更好地保護、留存。

對於本次露出水面的摩崖石刻,白河堡水庫水環境管護服務中心負責人王佔海說:“這組石刻出水後,我們也派人加強了巡視。同時,我們也會配合文物所做好相關保護工作,把這組石刻保留給子孫後代。”(記者 葉曉彥 通訊員 張宏民 陳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