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立體化智慧訴服體系初具規模

本報訊 (記者 王賀)7月4日,北京市通州人民法院召開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啓用暨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新聞發佈會着力提升新時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羣衆的能力。

通州區法院副院長張朝陽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通州區法院的立體化智慧訴訟服務體系已經初具規模。訴訟服務大廳主要分爲登記分流區、訴訟服務區立案服務區、12368訴訟服務熱線電子卷宗生成中心、普法宣傳區、便民服務區和數據轉換中心等八大功能區域,能夠爲當事人提供“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辦”的訴訟服務,確保訴訟服務事項“一次辦好”。

今年,通州區法院聚焦羣衆立案路途遠、交通不便等難題,推動立案工作下沉,打通司法爲民“最後一公里”,力爭讓羣衆矛盾糾紛不出轄區。1月26日,宋莊張家灣、�t縣、馬駒橋臺湖等5個法庭立案點正式開始立案工作。立案工作下沉後,各鄉鎮羣衆可以就近到居住區域附近的法庭立案,避免奔波之苦。爲確保立案窗口發揮實效,通州區法院採取多種措施:一是加強立案點軟硬件力量指派立案工作經驗豐富業務素質過硬的幹警負責法庭立案工作;二是打造無差別立案模式,轄區羣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從院本部立案大廳和5個立案點就近辦理現場立案業務,各立案點對屬於通州區法院主管和管轄的一審民商事案件均可受理,對不屬於本法庭審理的案件,在立案後移送相應庭室;三是開闢多渠道、多平臺立案途徑,在充分保障現場立案的同時,引導協助當事人採用網上立案、郵寄立案等方式,提交起訴材料,同時積極開展上門立案、巡迴立案,充分保障當事人訴權;四是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訴訟服務,通州區法院將訴前調解、立案、訴訟服務和速裁工作一併下沉各法庭,爲派出法庭配備16名速裁法官、23名人民調解員,配齊審判資源,讓羣衆在“家門口”即可參與多元調解、立案、開庭等訴訟活動。

爲推動審判核心業務與輔助事務分離,釋放審執工作效能,通州區法院還積極完善全鏈條輔助事務集約管理機制,從集約管理、時效管控規範流程三個方面,科學統籌法庭使用,探索流水線訂單跟蹤的方式推進集約送達與排庭。2月以來,累計完成各類送達近1.5萬次,排庭共計5000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