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南亞國家拋棄的民族:最後被中國收留分房分地,爲祖國守護邊疆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

南亞遺棄民族流浪中尼邊境百年,2003年加入,成爲祖國邊疆衛士。

在西藏自治區的吉隆溝,有一個國籍不明、起源不明的民族。他們總人口只有兩百多人,長久以來一直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生活,卻沒有國家願意收留他們。

2003年,他們正式加入中國國籍,與中國公民享受同等的待遇條件,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那麼,究竟是哪個民族?爲何會被南亞國家拋棄?

這個民族名叫達曼族,他們祖祖輩輩居住在兩國邊境,這個族羣人數稀少,關於他們的民族起源一直撲朔迷離。

據記載,達曼族名字的由來,源於先輩們的騎士身份,“達”的藏語裡意味着“馬”,“曼”則是“軍”或“多”的意思,達曼也就是“古代騎兵的後裔”。

達曼人的外貌很有特色,他們皮膚偏古銅色,瞳孔是深藍色,眼睛很深邃,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們與藏民的區別。

達曼族人口稀少,所以並沒有與外族通婚的禁忌,但三代之內不允許結姻。與他們結姻的大多是漢族,而且多是漢族男子娶達曼族女子。

因爲族羣人比較少,所以族內關係緊密。他們認爲人與人之間感情交流很重要,所以當族人需要幫助時,他們都會大力伸出援手。

他們的家庭關係比較傳統,一般都是女主內、男主外。女人們從清晨就開始一天的忙碌,直到晚上才閤眼;而男人則負責打獵、劈柴等體力活。

有時候,他們族人會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聊聊家長裡短,夜幕降臨時,便各自回家,第二天繼續重複前一天的勞動。

達曼族雖然有世代流傳下來的語言進行交流,但他們沒有發明文字,但是因爲經常和藏民打交道,他們就學會了藏語。但由於沒有國家支撐,他們很多人沒有接受過教育,不會寫字。

他們長時間和藏民們生活在一起,生活習慣、風俗等都受到藏族影響,但同時,他們也保留着一些原始遺蹟。

但與藏民不同的是,因爲沒有國家願意接納他們,所以他們便只能在兩國邊境夾縫生存,無法享受醫療、教育、交通等資源。

由於沒有國家作爲後盾,他們的生存異常困難,18世紀至今,存活下來的達曼族人僅一百多人,以前他們甚至沒有房屋,只能一家人擠在藏民破爛的瓦房,甚至牛圈、羊圈裡,新生兒早夭是很常見的情況。

達曼人的生活十分的窘迫,他們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情況比較好的時候,可以通過體力勞動爲藏民工作,以此來賺取工資或者食物作爲家庭生活來源,勉強維持生存。

情況不好的時候,他們接連好幾天可能都沒有農活可幹,吃了上頓沒下頓。

達曼人最引以爲傲的,就是他們世代相傳的打鐵技術,他們打鐵技藝熟練,而且價格便宜。

藏民經常把家裡沒用的和撿到的破銅爛鐵,拿到他們的部落進行加工,製成生活用具。

由於他們鐵匠技術聞名,“鐵匠”就成了藏區人民心中達曼人的代名詞。

但是這項工作參與的人數衆多,賺取的酬勞也少得可憐,而且並不是每天都有,所以達曼人長期以來都過着食不果腹、居無定所的日子。

那麼,爲何他們會被南亞拋棄?被中國收留後的生活又會怎樣?

2

中國收留被南亞遺棄的民族,並安排房地,如今爲祖國守邊疆。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鮮爲人知的民族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於是專家們對這個民族起源產生好奇。

相傳18世紀末,一支來自尼泊爾的廓爾喀部落軍隊入侵藏區,這次入侵對吉隆、聶拉木等地區的百姓造成嚴重傷害。

清朝政府聯合了滿、漢等多個民族大軍,大肆進軍前往與廓爾喀軍隊進行交戰,經過多次激烈的戰鬥以後,廓爾喀軍戰敗了 ,於是一路逃到如今中國和尼泊爾的交壤之地。而且,爲了躲避清朝政府的追擊,他們不得不四處逃散,便再也沒有回到故鄉。

隨着時間的遷移,這些流浪的士兵與邊境的人們長期生活、繁衍,達曼族就是他們的後裔。

據專家實地考證,在達曼村確實發現了清朝軍隊的殘骸和墓地,而且歷史也有記載。但關於達曼族是否就是廓爾喀軍隊的後裔,還沒有一個定論。

此前,在西藏邊境,有一個已經被官方證實是騎兵後裔的民族,名叫“塔芒族”。但還沒有證據可以表明,塔芒族與達曼族之間有關聯。

關於達曼族的起源,他們族內也有一個世代相傳的故事。

聽年邁的老人們說,他們是一支來自尼泊爾打鐵部落的後代,後來因爲戰爭、自然災害等各種因素遷居至此,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達曼族。

巧合的是,如今的達曼族,世代以打鐵技藝爲傲,還獲得了藏區人民的一致認可。

還有的老人說,達曼人祖上由於生活困難,一直以乞討爲生。後來,尼泊爾境內發生了嚴重的災害,於是人們居家搬遷,一路乞討來到了藏區。

發現這裡生活富足,生活水平高,於是就留了下來,經過長時間的生活和繁衍,就有了如今的達曼人。

專家們通過比對達曼人遷徙的時間,發現當時的尼泊爾自然災害頻發,而且尼泊爾人民還飽受戰爭的折磨,因此,他們流離失所、四處逃竄,這也是有可能的。

這樣一來,關於達曼族的起源就有了以上三種說法,但是,這些說法都只是推測和口口相傳的故事,以因爲沒有相關文字記載,依舊無法爲達曼人的起源提供有力憑證。

唯一能確信的就是,他們已經習慣了中國的生活方式,但因爲沒有國籍,便世世代代一直以“黑戶”的身份,生活在吉隆溝。

因爲長期在與藏民們一起生活,他們的很多生活習慣、風俗民情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影響。

以前,達曼族信奉印度教,但後來因爲長期受藏區文化影響,他們也開始信奉佛教。不過,藏族對於佛教的信仰更爲虔誠,達曼族只有少數人會發自內心的篤信佛教。

藏族家家戶戶都會供奉神龕,經常去寺廟拜佛,每逢節日還會大家聚在一起慶祝。

相比藏族,達曼族的言行有時會違反宗教禁忌。

藏族舉辦大型節日時,達曼族人也會積極加入聚會,但他們不會參加宗教儀式,只是爲了喝酒吃肉,飲酒作樂。

在宗教信仰方面,達曼族有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名叫達曬節。每年八月初八早上十點開始,所有的達曼人都要在額頭塗上鮮血,以驅趕怪物。

他們還會用尼泊爾語唸咒語、宰殺活羊。還要將羊肉做熟,一份獻給菩薩,一份給鬼怪。

而且,他們世世代代都認爲,女人是不乾淨的,所以女人全程不能參與儀式。

與此同時,他們還很害怕鬼魂。族內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他們天黑之前必須回家,而且小孩子出生後三個月內都不能抱出家門,否則遇到鬼怪就會生病。

總的來說,達曼族的文化中充滿鬼怪,也有着血腥。這與藏族的宗教信仰產生衝突。

而且在藏族觀念裡,打鐵人也是不乾淨的,而達曼人賴以生存的技能就是打鐵,又加上宗教信仰衝突,所以達曼人就只能住在藏族人的村莊之外。

這樣一個邊緣化的民族,實在很難相信,他們有一天會被中國政府所接納。

那麼,達曼族是如何加入我國的?他們的生活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3

2003年,達曼族才加入我國,被南亞拋棄數百年的民族,自願守衛我國邊疆。

因爲沒有國籍,之前的達曼人只能在兩國邊境艱難生活,無法享受國家政策。他們的小孩無法接受教育,老人生病了也得不到醫治。

其實從清朝時期起,達曼人就曾多次求助,希望有朝一日能擁有國籍,和藏區人民一樣過上正常、有保障的生活。

但當時由於達曼人可能是藏區入侵者後代,他們的申請便多次被駁回,他們想要另尋出路,但尼泊爾政府也不願意接納他們,這樣尷尬的境地持續了六七代人。

很久之前,中國和尼泊爾兩國之間就曾對邊境居民歸屬問題達成了共識,但因爲達曼人的起源無法考證,國籍問題也就無法解決。

而且達曼族因爲長久以來的傳統,加上部分達曼人語言不通,他們拒絕與工作人員交流,所以上戶口、上戶籍的事情就這樣一拖再拖。

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他們每日與藏民接觸,越來越體會到自己與藏族的區別,想要擁有一個正大光明的國籍的想法更加強烈。

想要擁有一個正大光明的國籍的想法更加強烈,而且他們長期生活在我國,對中國這片土地也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所以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們更加迫切的想要獲得中國國籍。

2003年,經過雙方的努力,達曼人終於成功加入了中國,2004年他們成爲正式中國公民。

因爲擁有了中國國籍,再也不用擔心會被驅逐出境,他們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中國政府花費122萬元,爲他們建造房屋、生活基礎設施,給每家每戶的房間都通了水電。政府還給了他們額外的待遇,水電全免,每個人都可以享受低保。

達曼人的部落如今叫做“達曼村”,對比曾經居住的藏區破舊瓦房,如今的房間舒適敞亮、遮風擋雨,也不用一家子擠在一個房間,衛生環境也大大改善。

孩子們可以和藏區的孩子們一起去學堂接受正規教育;2017年,達曼村有了第一個大學生,他被武漢理工大學錄取。

人們的醫療也得到了保證,政府給村裡安排了鄉村醫生,定期安排常規體檢,如今,即使是小病小痛也可以立馬就醫。

在國家的政策扶持下,達曼村每家每戶都可以分得土地,還有專業的農學工作人員前往指導,他們徹底擺脫了貧困,溫飽再也不是問題。

看着眼前的一切,他們熱淚盈眶,“感謝國家”、“日子會越來越好的”成了他們的口頭禪。

受到新中國先進思想文化的影響,達曼人的生活習慣和藏族人民也越來越接近。在年輕人的帶領下,他們不再用鮮血祭祀菩薩,人們也逐漸遺忘了達曬節;

農活之餘,他們還學習漢字、中國傳統文化,在接受了基本教育後,他們得知世界上沒有鬼怪,天黑之後也不再懼怕出門,這個傳統也就此打破。

擁有中國國籍後,他們還是堅持傳承打鐵技藝,國家便大力支持,他們靠打鐵每年可以獲得上萬元的薪酬。

還有很多志願者來到這裡,爲他們帶來先進的農耕技術,居民們的生活得到了大力改善,臉上都掛着笑容。

68歲的達曼老人滿含熱淚的說:沒想到我有生之年就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以前我們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生活都很困難,現在政府給我們修房子、修路,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達曼人對中國充滿了感激,如今家家戶戶都掛着五星紅旗,只要有中國國旗的地方,就是中國富強、安定、幸福的象徵。

因爲中國的收留,他們有了中國國籍,享受到了作爲一箇中國公民的社會待遇,所以,他們始終牢記自己中國公民的身份,爲了報答國家,他們立志要守衛邊疆,爲中國的國家安定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很多少數民族地處偏遠,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在國家的政策下,政府大力援助偏遠地區,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中國幅員遼闊,多民族多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交織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