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坑兒,甩鍋……都說"父母皆禍害",可他們爲啥死都不請經紀人?

迪昂-維特斯再次和大學主帥吵了起來。這是他第二年打校隊替補,維特斯想不通教練這麼做的理由。

“你並不比那兩個首發後衛更強。”

“不,我比他們更強。”

“現在還沒有。”

“是的,就是現在!”

雪城大學的主帥只能給維特斯的母親打電話:“我對莫妮可說:如果這孩子逃避了,那他就得逃避一輩子,這無關他的才華,他必須學會如何工作。”

莫妮可連續兩年從費城直飛紐約州,趕到雪城大學,她沒有像其他球員家長那樣,要求校方給自家孩子提供特殊待遇,而配合教練組安撫維特斯的情緒,在費城南部的紛亂街區裡,莫妮可曾耐心地接聽維特斯打過來的數百個深夜電話。

這不是維特斯第一次離開家鄉和母親身邊。進入雪城大學之前,維特斯在康涅狄格州的一所預科學校進修,這是他頭一次離開家鄉。開學頭兩個星期,維特斯每天晚上都會把自己悶在枕頭裡痛哭,而他數百公里外的母親就會在電話裡不斷重複一句話:“堅持下去!”

除了維特斯這種街頭出身、身邊隨時可能飛過子彈和葉子的球員,絕大部分運動員都有莫妮可這樣的英雄家長。他們深知教育和體育對孩子的重要性,身體力行地爲孩子打理體育以外的一切。

然後,不放心的他們,還會試着打理孩子們的體育世界

******

“我腦袋裡什麼人都沒有,除了我的家人。” ——本-西蒙斯

1997年,澳大利亞籃球名宿戴夫-西蒙斯擁有了第六個孩子,他給這個男孩起名爲“本”。紐約出生、俄城出道的戴夫-西蒙斯在澳大利亞聯賽打了13個賽季,他並不滿意澳大利亞的青少年體育環境,他覺得這片後院養鱷魚、袋鼠打拳擊的土地太過野性,所謂的青訓接近散養。

戴夫秉持自己的籃球理念,讓家裡所有打籃球的孩子都學習雙手控球、投射:“只要大人們允許,孩子就能做到很多事情,在本-西蒙斯小的時候,我就讓他這樣練習,我確保讓每個孩子都能用雙手運球。”

於是本-西蒙斯練成了獨有的投籃方式右手控球,右腳發力,在半空中把身體擰半圈,手肘外翻,左手出手。

這個酷似飛人喬丹標誌的跳投畫面,在本賽季越來越少見。本賽季他90%的出手都在禁區以內,到了季後賽,這一數據上升到了98%。相對地,他的罰球命中率跌到34%。

其實早在2016年,西蒙斯當時的隊友雷迪克就在播客中提過:“我見過他用右手投籃,比他用左手投好多了。但是,當你用右手做了一切的事情,我實在不理解你爲什麼非得用左手投籃。”

生涯三分命中率41.5%的精英射手提的建議、手把手教他打籃球的職業父親的教導,應該聽哪邊?對以家人爲重的西蒙斯來說,確實是個難題。但至少,在光環、期望、慣性、失望和批評交織往復了五年後,西蒙斯又在考慮換右手投籃了。

本-西蒙斯穿25號就是爲了致敬父親

而老西蒙斯和本-西蒙斯一樣,基本不咋投遠投

西蒙斯的父親只是教他怎麼打球(2019年季後賽,他還專門爲本-西蒙斯糟糕的投籃辯護過:“他才二年級你想怎樣”),而郎佐-鮑爾的父親對他運動生涯的影響,就遠不止技術層面了。

在鮑爾還沒進入NBA之前,“球爹”的名號就已經響徹籃球圈,隨着郎佐-鮑爾離湖人隊越來越近,球爹的影響力甚至擴到了洛杉磯名利場。知名製作人和歌手法瑞爾-威廉姆斯就說過:“當我第一次見到球爹的時候,我就想,好吧,這傢伙可能是個騙子。”

無需贅述拉瓦爾-鮑爾的各種驚世暴論和騷操作,在郎佐進入NBA之前,鮑爾家族就被阿迪、耐克和安德瑪拉入了黑名單(球爹表示任何想要簽下朗佐-鮑爾的公司,都要一起簽下鮑爾的家族品牌);奧尼爾、巴克利和恩比德也分別以寫歌、開腔和“發動態定位到伊朗Lavar地區”的方式與球爹激情互動。

不得不承認,球爹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密碼,以極端的姿態把籃球世界攪成一團渾水,從中撈取了無數罵名和關注。他用這種方式給兒子們造勢(兩個小兒子去立陶宛打球,都有美國記者全程跟拍記錄),也讓郎佐-鮑爾無形間揹負了巨大壓力,郎佐職業生涯的首場比賽,就被貝弗利手腳並用地立了個下馬威

這種接近表演型人格的碰瓷營銷確實少見,球爹用這種方式帶起了家族品牌的聲量,首雙簽名鞋賣到了495美元,比詹姆斯杜蘭特和庫裡的鞋加起來還貴。鮑爾家族在球爹引來的罵聲中茁壯成長,直到他被自己視爲家人的阿蘭-福斯特背刺一刀。

作爲鮑爾一家的老朋友、BBB品牌的聯合創始人,福斯特在鮑爾家的房子裡擁有自己的房間,但他趁着郎佐母親生病的關口,接過財務大權,划走了超過150萬美元。最終,郎佐把福斯特告上法庭,並洗掉了胳膊上的BBB紋身。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我父親沉默的樣子,他以前一直都很能說話,但在那晚,我明白了,我必須要承擔起什麼。”鮑爾回憶道。

關於球爹,法瑞爾-威廉姆斯的評語還有後半句:“但如果站在父親的角度看他,你就會覺得,哇哦,這簡直是模範老爸,老爸裡的GOAT。”

於是當郎佐-鮑爾成爲新的球爹,他也自然繼承了父親的精神:“當我女兒出生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那纔是我真正在乎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去控制一些事,不要給自己找麻煩。我愛我的父母,但我現在最想去好好照顧的是我的女兒,那是我帶到這個世上的。”

就是左邊這個人,捲走了鮑爾家族150萬美元

******

職業體育圈當然不止一個阿蘭-福斯特,強如維克森林大學心理學學士的鄧肯也被自己的投資顧問班克斯騙了超過2000萬美元,這起官司持續了數年之久,波波維奇、帕克和吉諾比利也曾作爲鄧肯的親友團出現在法院現場。最終,鄧肯沒能要回那2000萬,考慮到耗費的時間與精力,以及班克斯現在的支付能力,雙方最終達成了價值750萬美元的和解協議——這也意味着,剩下那1200多萬就像泡沫一般,消散在了陽光下。

NBA經紀人史蒂文-貝克說:“在那些聲名狼藉的騙子眼中,運動員的錢是最好騙的。”精明的經紀人、投資方、掮客、外圍們虎視眈眈,而那些連大學都沒讀滿的運動員無疑是待宰的上等肥豬。皮蓬數次投資房產失敗,他將自己賺來的鉅款交給金融公司打理,轉眼就因爲“投資失敗”而蒸發了2500萬,皮蓬也試圖上訴法院,但最終,他只拿到了200萬美元。

鄧肯白鬍子一大把要去打官司

皮蓬則一度被迫到芬蘭復出打球掙錢

邦奇-威爾斯在經紀人的鼓動下放棄國王開出的大合同,結果再也沒找到比國王更慷慨的東家;喬-史密斯與森林狼簽下的陰陽合同開啓了他的流浪之旅;特里斯特蘭聽從朋友的忽悠,用180萬買下一塊地,轉眼就被朋友騙得錢地兩空……在錢潮洶涌的NBA名利場,大部分20出頭的年輕人,都會更相信自己的直系親屬。畢竟,從小到大,再到肉眼可見的未來,只有他們能理直氣壯地說出“我都是爲你好”這句話,並毫不猶豫地執行到每一個細節。

一切都關乎“安全感”和“信任”兩個詞,和那些用豺狼盯肉的眼神看自己的“職業人士”相比,父母無疑是運動員們最安心的港灣和後盾,職業體育的水很深,年輕人未必都能像詹姆斯這樣把握住。如果迪昂-韋斯特在大學期間沒有給母親打那幾百通電話,他可能連NBA都進不了。郎佐的父親、孫楊的母親、孫興慜的父親……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給孩子們鋪平職業道路。孫楊的母親每天煲湯送到體校,哪怕丈夫出車禍受傷也沒停過;孫興慜的父親拉來一百多包鹽灑在砂質操場上,防止兒子踢球受傷……

而當孩子們正式踏入職業體育圈、面對種類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大、花樣越來越複雜的合同,父母們自然更不放心。孫楊的母親成了孫楊的經紀人,倫納德舅舅(在父親被槍擊身亡後,他幾乎就是倫納德的第二個父親)也是如此,孫興慜幾乎每個重大決策的背後,也都有父親的影子。

在孫興慜剛登陸漢堡的時候,他讓兒子拒絕了韓國國足的邀請。在父親的眼中,孫興慜在歐洲的比賽和訓練節奏最重要。他甚至打電話給韓國主帥:“孫興慜現在回去也就是個替補,登場幾十分鐘沒什麼意思,所以我不能讓他回去。”

在運動員的生涯初期,父母、親屬的存在感格外強烈。倫納德的舅舅與馬刺隊的拉鋸戰從賽季中後期一直打到自由市場,打到馬刺球迷人人喊打,最終,倫納德還是如願獲得了超級巨星的地位,順便收穫了一個總冠軍。而在2019年夏天,他舅舅向猛龍管理層獅子大開口,用猛龍“不可接受”的條件迫使對方放棄,又讓倫納德如願回到了洛杉磯,並保留了在常規賽輪休的權利。

舅舅丹尼爾斯(白衣)被認爲是推動倫納德“人設翻轉”的最大推手

更妙的是,在倫納德加盟快船、一切如他規劃的那樣走上正軌之後,他舅舅就自動隱到幕後,不再像之前那樣高頻發聲。因此,無論球隊和隊迷怎麼想,從倫納德角度來看,這無疑也是“老舅裡的GOAT”。

從“優先考慮球員利益”的角度來看,直系親屬簡直是運動員的最佳拍檔。但職業體育有自己的規則、邏輯與方法,因此親友團與職業體育圈的矛盾也就成了保留節目:孫楊母親與記者、游泳隊、贊助商的矛盾,那句“別拍了,煩死了”還回響在耳畔;卡瓦尼的哥哥被馬競管理層公開批評,甚至用上了“可恥的”這一字眼;內馬爾的爹甚至成了足球界的反向招牌,在兒子離開巴薩後還問巴薩要忠誠獎金;國際米蘭也受夠了伊卡爾迪的妻子每週都在電視節目裡公開俱樂部的內部信息……

這些簡單直接、不走職業套路、甚至略顯極端的做法,就像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戰術,有時候的確能給運動員帶來額外收益,但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網球少女徐詩霖被父親代簽了長達11年的經紀協議,直到9年後才由法院宣佈解約。孫楊和WADA的博弈,從砸樣瓶開始,到庭審結束,幾乎是“不專業”的集大成作——但是,回顧孫楊的職業生涯就會發現,這種不專業早就有過先例,如此生活二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而且親友團與運動員的強綁定關係,也容易讓外界“恨屋及烏”。就像貝弗利給郎佐·鮑爾的下馬威一樣,若不是郎佐和拉梅洛內心強大、在NBA表現合格,他們早就成了輿論的笑柄(湖人時期的鮑爾沒少被外界調侃),甚至可能影響到自己的心理與競技狀態。當你的親友團成了你聲譽的負累,你會如何自處?

家人憑藉血脈親情和長期投入,固然能給孩子鋪出一條康莊大道。但家門外的世界永遠複雜且殘酷,職業體育也不例外。除非親友團能吃透複雜的薪資規則,瞭解職業聯賽與商業聯盟的運行方式、熟知合同與法律的邊邊角角,否則一腔好心與熱情很可能辦成壞事。孫興慜有自己的職業經紀人,郎佐-鮑爾在聯盟摸爬滾打了幾年後,也簽下了NBA最強經紀人裡奇-保羅。

雖然有安全感的隱憂,但是當孩子們在社會裡打磨了幾年,在父母的幫助下站穩腳跟,那麼,讓專業人做專業事,還是不變的主流。

其實父母也是一種專業,運動員的親友團本身就有屬於自己的、不可替代的職責。就像下班後看到家中亮起的燈,就像遊歷世界、趟過大風大浪的航船終於看到了母港的燈塔。

但這個專業沒有教材,也沒有考試

伊阪幸太郎的那句名言:“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曾一度被豆瓣的“父母皆禍害”小組奉爲圭臬,然而天下的父母各不相同,與孩子相處的方式也天差地別。真正面面俱到又尊重職業的親友團畢竟是少數。那些在孩子的職業道路上留下印記的父母,那些一心爲了孩子好的父母,究竟怎樣影響了孩子的一生,可能在父母和孩子的心裡,各自有不同的答案。

放孩子們去闖闖,如何?讓他們自己找幫手、做選擇、聽取建議、制定計劃,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只是讓他們知道,自己永遠不是孤單一人,他們的背後永遠有一個溫暖的家。在他們受挫、受傷的時候,這裡永遠歡迎他們回來。

這,可能纔是最專業的運動員親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