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以更包容數字治理建設更均衡數字社會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近日明確,年底前北京市所有醫療機構須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入口增設老年患者“無健康碼”綠色通道,協助沒有手機無法提供健康碼的老年人,通過手工填寫流調錶等方式完成流行病學史調查,縮短老年人在診區外等候時間。

今年重陽節期間,北京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發出倡議,其中提出車站機場、醫院、商場等行業窗口公共場所優化服務,爲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導和人工幫扶,建立“無碼綠色通道”;保留現金支付線下辦理渠道,改善“面對面”服務。北京市衛健委進一步部署優化老年人掛號就醫有關工作,及時迴應社會各界對幫助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問題的關切,值得積極肯定和樂觀期待。

隨着我國網絡技術高速發展,數字應用輻射面覆蓋率不斷擴大人們衣食住行被一部方寸大小的智能手機便捷高效安排。與此同時,部分老年人、殘障人士、低收入者因爲不會用、不能用智能手機,出現了掃碼難、就醫難、購物難等不容忽視的問題。幫助老年人等“數字弱勢人羣”邁過“數字鴻溝”,建設更豐富的數字生活和更均衡的數字社會,已成爲當務之急。

人們說的“數字鴻溝”,主要體現爲不同人羣對接數字應用時在適應能力物質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一些“數字弱勢人羣”由於適應能力較低或不具備相關物質條件,存在着被數字經濟、數字生活“拋棄”的危險。爲幫助“數字弱勢人羣”跟上數字化時代,政府部門、公共機構應統籌推進公共服務,加快普惠性數字生活和數字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數字弱勢人羣”分享數字紅利權益

同時,智能產業、互聯網企業特別是大型生活服務電商平臺,應加大投入研發更具包容性的技術產品和應用,積極參與城市治理和基層社會治理,使數字技術和應用盡量覆蓋更多的“數字弱勢人羣”。近日出版的《從數字生活到數字社會――美團年度觀察2020》分析認爲,近年來我國服務型商業數據平臺發展迅速,其所要建立的數字消費生態和服務生態,也是政府社會治理目標的組成部分,“數字經濟的發展,超大能力數字平臺的搭建,使得搭建這種平臺的企業,在質量與服務的內控與管理上日益帶有社會治理色彩”。

在此過程中,大型生活服務電商平臺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參與城市治理助力縮減、消除各種“數字鴻溝”。據《從數字生活到數字社會》介紹,近年來美團探索出外賣騎手兼職“小巷管家”(將日常送餐工作與社會面巡查相結合)、騎手擔任城市“急救員”、“天網”“天眼”助力食品安全、大數據賦能輿情監控等平臺企業參與城市治理模式。在現有探索實踐基礎上,生活服務平臺企業還可以有針對性地爲“數字弱勢人羣”提供專門服務,如美團與中國盲人協會新近上線“美團語音盲人定製應用”,能以“語音交互”方式幫助盲人完成外賣下單流程

數字科技造就了數字生活,但僅有數字生活還不能建成良好的數字社會。只有政府部門、互聯網企業及社會各界通力合作,通過更完善的數字技術和更包容的數字治理,解決數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和城市社會生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我們才能建成一個更加均衡、友好的數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