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結合故宮推藝術輔療工具 增輕度失智長者認知功能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榮總今(5/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故宮院長蕭宗煌(左)與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右)代表雙方簽署,展開爲期三年藝術與醫療專業跨域合作。記者沈能元/攝影

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失智症65歲以上患者人數約有35萬人,至民國130年預計將增加約68萬人。隨着高齡化趨勢,失智症發生率預估將逐漸上升。因應臺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爲提供長者更好的照顧,國立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榮總合作正式發行藝術輔療工具「今牌人生認知牌卡」,爲長者提供增進健康福祉的創新方案。

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臺灣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數只會愈來愈多,近年失智症藥物治療有所進展,期待非藥物治療爲失智症患者帶來更多助益。「今牌人生認知牌卡」爲國內首創由博物館與國家級醫學中心深度合作,將文物寓意及意象結合牌卡形式,以非藥物介入活動。

陳威明說,「金牌人生認知牌卡」可以充分融入長者復能過程,將故宮文物之美帶入家庭及社區,觸動失智症患者及照顧者的懷舊情感,透過生命對話促進長者認知功能、增進人際互動,打造貼近長者需求與生活經驗的樂齡友善服務。

故宮院長蕭宗煌指出,近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博物館界,肯定藝術對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福祉的重要性,扮演醫療輔助、促進民衆身心正向發展的關鍵角色。

「今牌人生認知牌卡」順利發行,感謝北榮團隊付出投入,以及陳威明院長大力支持,透過長者、心理師與職能治療師的全新視角,讓故宮60件經典文物與生活經歷結合,從「物」迴歸到「人」,關照不同面向的羣衆,使藝術輔療成爲非藥物活動的選擇之一,實踐博物館的社會責任。

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傅中玲副主任說,「金牌人生認知牌卡」有別於一般桌遊或牌卡遊戲,既能欣賞故宮經典文物,還方便閱讀、分辨和操作,更將藝術帶入日常經驗與生命故事,回顧生命中無數難忘而美好的「金牌」時刻,開啓自我對話、自我療愈的練習,並促進認知功能、人際互動及增進家庭關係各面向。

傅中玲說,「金牌人生認知牌卡」作爲除了藥物之外,對於失智長者、一般長者認知功能訓練、人際互動、活躍老化的另一途徑,北榮針對輕度失智及輕度認知障礙長者進行研究發現,經過爲期四周訓練後,在語文、圖像學習與記憶能力均有所進步,包括邏輯記憶方面的內容回憶從4.5分上升至6分、內容學習從約5分升至7分,未來將推廣至臺中榮總、高雄榮總。

共同研發牌卡的稻香長照設施暨醫事機構所長許庭榕說,「今牌人生認知牌卡」是從故宮70多萬件文物中,排除圖案不清晰、線條複雜的文物圖片,選出60件製作成牌卡,爲字體清晰、色彩鮮豔,厚度適中,如牌卡也收集「清明上河圖」文物的部分片段,其中一張牌卡是描述迎娶的場景,讓一名輕度失智的老太太,回想起年輕時姊姊結婚的場景,有助情緒穩定,

許庭榕說,目前故宮與北榮辦理專業醫事人員工作坊,培訓244位專業人員,計有1766人次參與社區推廣活動,未來雙方將持續合作推廣至更多醫事人員及長者。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榮總今(5/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故宮院長蕭宗煌與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代表雙方簽署,展開爲期三年藝術與醫療專業跨域合作,共同研發以長者爲中心的創新服務方案,包含辦理專業人員培訓工作坊、博物館人員教育推廣、舉辦藝術與醫療相遇分享會等推廣活動。

臺灣高齡化趨勢,失智症發生率預估將逐漸上升。110年起,故宮與臺北榮總展開跨領域合作討論,將原本針對認知功能障礙者和失智症患者所設計的牌卡,改良爲一般大衆也適用的「今牌人生認知牌卡」,全套包含60張文物牌卡、文物介紹及使用指引說明一本。

「今牌人生認知牌卡」5月正式啓售,定價新臺幣800元,歡迎有興趣的民衆至故宮南北院實體商店或故宮精品網路商城購買。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榮總合作正式發行藝術輔療工具「今牌人生認知牌卡」,爲長者提供增進健康福祉的創新方案。記者沈能元/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