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多管齊下推雙語教育 明年49所學校響應

北市多管齊下推雙語教育 明年49所學校響應(攝影/English Career 謝維容

臺北市推廣雙語教育邁入第五年,各校積極響應,雙語中小學明年將達49所。今(2020)年十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舉辦「臺北市109學年度雙語教育論壇/雙語教育展開新扉頁師資教材評量」,邀請雙語學校校長教師與雙語教育專家,分享彼此經驗,並暢談雙語教育理念

雙語教學進行式,CLIL、IB成熱門選擇

臺灣,最熱門的雙語教學法之一當屬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內容語言整合學習法),教育局邀請昆士蘭大學的Dr. Simone Smala及Philippa Coleman,說明在實務教學上,CLIL可以融入鷹架理論,使學生成爲學習重心。教師的腳色在於提供學生足夠的資料與指示,幫助學生建立更進階的知識。應用在雙語教學端,就是教師先協助學生建構足以吸收學科知識的英語力,再幫助學生以英語完成學習。

清江國小就把英語融入閱讀、生態環境教育等課程,教師以英語上課、請學生以英語分享學習收穫,建立說英語的環境,學生自然願意使用英語。即使是有升學壓力的國中,也能以CLIL進行雙語教學。三民國中將英語融入音樂、體育、家政等進度壓力較低的課程,並開辦國際教育、資訊課,以英語研究國際議題,再延伸至公民課,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用處,且學英語的重點即在應用。

除了在既定課程中納入英語,不少學校直接導入國際教育,積極申請IBO國際文憑組織認證,在校辦理全英語授課的DP大學預科課程與MYP中學課程。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亞太總部資深IB學校顧問暨授權官王淑誼解釋,IB在全世界受到五千多所學校採用,以全人理念培養具備自學能力、可進行批判性思考的人才。學生取得的文憑可與全球多所大學接軌,且課程以英語爲主,符合雙語教學需求,因此受到臺灣學校歡迎。

師資缺口大,北市推動校外培育校內共備

但在進行雙語教育之前,不少學校第一個面臨的阻礙就是師資培訓不易。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於論壇中也點出雙語教育「推動困難是師資,師資培育要時間,不是經費丟下去就能立即見效」。

臺北市教育局局長曾燦金從數據說明,今年國中小雙語教師甄選提供91個職缺,最後僅錄取22名教師,顯見目前雙語教師人才供需失衡。爲培養長期教學動能,目前臺北市多管齊下,辦理雙語代理教師專班甄選、現職雙語教師培訓、與大學合作培育雙語公費師等,以師資比率達40%爲目標培育雙語教師。

短期不招聘新教師的學校,則能透過建置教師社羣媒合學科老師與英文老師,共同備課、討論教學經驗,緩解彼此的教學壓力,同時也能提供學生具備一定品質的雙語課程。

執行雙語教育的困難不僅限於師資培訓不易,家長的配合度、學校組織的合適性也是計劃推行是否順利的主因。

清江國小校長劉兆國表示,推行雙語教育的過程中曾多次接到家長反映,擔心學生聽不懂老師的講解、導致學習落後,希望老師講中文。劉兆國認爲教師可耐心解釋,這是教學轉型中必經的陣痛期,「學校要抓住機會講雙語,要請家長給予孩子同理和支持」。三民國小教務主任立達建議教師設計親子作業,邀請家長參與教學、理解學校的作法、看看學生的表現,儘可能減少家庭阻力。

三民國中校長莊國彰則認爲,辦理雙語教育要順暢,關鍵是行政單位,包含校內是否有相關負責人、如何調派人手、整合教學計劃等。過去校內缺乏整合雙語教學計劃的單位,因此三民國中從行政單位開始改造,將雙語教育正式納入職員業務範圍、劃分明確權責,使全校教師皆朝雙語學校的方向邁進。

臺北市市長柯文哲(中)認爲目前雙語教學推動的障礙之一,在於師資培育困難。(攝影/English Career 謝維容)

評量需均衡學科與語言,教育局合作大學、民間單位

在教學現場,教師則認爲缺乏適合雙語教學的評量機制,是推行時會遇到的困難。以CLIL教學爲例,課程融入學科內容與語言,學生若表現不佳,在缺乏有效評量的前提下,教師難以分辨學生是真的學習落後,還是因語言沒學好而無法吸收。

對此臺北市教育局與語言訓練測驗中心合作,研發低年級生活課程聽說評量工具,並與臺北市立大學合作成立全英語教學研究中心,籌組團隊研編三年級自然、健康、藝文三科的CLIL雙語教材與教師手冊。

參與健康科雙語教材團隊的懷生國小體育老師蔡餘欣補充,在地化國際化素養也是教材的一大重心。因此在介紹營養學的單元,團隊加入介紹各國早餐的活動,邀學生蒐集不同國家的經典早餐,比較自己最喜歡的早餐,關懷在地的同時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英語則能穿插在課文、報告呈現中,不以與語言教學重點,而是在保障學生吸收新知後,再加入語言學習。

在英語非多數臺灣的人母語的當下,推動雙語教育並不容易,柯文哲以參訪新加坡的經驗鼓勵,當地花了近三十年才成爲中英雙語並行的國際化城市,臺北市有新加坡的經驗可借鏡,按部就班推動,也有望以更短時間躍升爲國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