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臺灣應從阿富汗記取教訓(趙春山)

阿富汗政府在塔利班攻勢下丟盔卸甲倉皇逃逸,喀布爾毫無抵抗就被攻佔,大量難民徒步穿越邊界逃往巴基斯坦。(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因阿富汗政局變天,近期廣受各方責難,美國國內政敵批評他辦事不力,外國盟友則對他的信賴度表示疑慮;但拜登在爲他的阿富汗政策辯解時,說出了實話,那就是他的所作所爲,都是以美國利益爲考量。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美國當初隨前蘇聯一腳踏進「帝國的墳場」,並不是明知故犯,而是如拜登所說,美軍在阿富汗的主要任務是「反恐」,因爲就在「911事件」前不久,美國多個智庫協同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反恐只是歸屬美國國家利益第二類的「特別重要」(extremely important);而如何與中俄這兩個可能成爲美國的戰略對手「建立具有成果的關係」,反而位居第一類的「不可或缺」(vital)。

「911事件」及中共快速崛起,改變了美國利益排序。從歐巴馬的「亞洲再平衡」,到川普的「印太體系」,美國的戰略東移反映出其重新思考國家利益。拜登爲了維持「美國第一」,決定把用於阿富汗的人力及資源,轉來應付中國這個「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至於留下的爛攤子由誰收拾?美國已無暇顧及,只好丟出一份「未完成的答卷」。

阿富汗走到今天的地步,一是「懷璧其罪」,二是「禍起蕭牆」。外人覬覦阿富汗的戰略地位,阿富汗則藉外力介入自相殘殺。無獨有偶,臺灣的處境因與阿富汗有幾分雷同之處,所以出現「今日阿富汗,明日臺灣」的警語。然而,臺灣不是阿富汗,也應避免讓自己變成阿富汗。

首先,臺灣已建立一套政權和平轉移的民主機制,政黨輪替成爲常態化,不會像阿富汗塔利班,必須靠攻城略地取得政權。因此,臺灣應努力維持現有的憲政秩序,不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讓自己成爲內憂外患的「麻煩製造者」。

其次,臺灣內部應建立利益共識。已故美國學者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曾說過:「國家利益源於國家認同」。「認同危機」始終讓臺灣面臨「爲何而戰」的問題。如果臺灣沒有方向感,只會跟着他人的笛音起舞,且當音調改變時還不調整舞步,等到曲終人散時,只能獨坐愁城。

再次,阿富汗事件後,臺灣應促美國以行動,而非口頭承諾,穩固臺美互信關係。拜登政府目前對臺灣友善,但美國內部仍不乏主張「棄臺論」者。已故美國著名兩岸問題專家唐耐心(Nancy Tucker)生前就已表示,「華府和臺北彼此對是否值得信賴、可靠度如何,頗有懷疑,已經傷害了他們的過去,也會危害到他們的未來。」

最後,臺灣要獲取安全保障,不能捨近求遠,忽視兩岸日趨嚴重的敵意。民進黨拒絕九二共識,中共「以武制獨」,不會與蔡政府對話。既然無法打破僵局,不妨先建立「通氣」的管道,以避免雙方因誤判而擦槍走火。(作者爲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