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汪葛雷》「東西賣不出去」的新南向政策

臺灣鳳梨大陸超市上架照。(圖/翻攝自臉書社團資料照)

我國已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每次遇到對中國大陸戒心敵意較強的總統上臺,往往推出「南向政策」,明裡暗裡的希望企業棄大陸轉東南亞,用以增加政府向大陸對抗的籌碼

坦白說,分散風險絕對是好事,「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裡」着實是至理名言,但成立的前提是「人家的籃子肯讓你放」,且「籃子夠堅固,撐得起企業生存獲利」。以最近發生的一次大陸暫停臺灣鳳梨進口事件來看,蔡政府新南向政策完全是「中看不中用」。

這次鳳梨暫停進口事件,藍營對政府大量抨擊,嘲諷新南向政策無用,民進黨中央也發新聞稿反擊。但細看新聞稿內容,會發現「文不對題」,藍營嘲諷的是新南向政策,民進黨舉出來強調水果出口有成長的國家,卻都不是新南向國家。原因很簡單,依據前新北市長朱立倫臉書統計,去年2020年,臺灣鳳梨大陸出口量是新南向國家100倍,芒果大陸出口量也是新南向國家100倍;釋迦大陸出口量爲新南向國家200倍,蓮霧更慘,大陸出口量是新南向國家600倍。

也就是說,新南向政策在水果這塊的成績根本乏善可陳,比方蓮霧在新南向國家出口僅8公噸,僅相當於4或5臺自小客車重量。當然,我們不能僅以水果貿易來斷定新南向政策成敗,需要考慮更多產業,以更全盤的方式分析。但非常遺憾的是,儘管高舉新南向大旗,蔡政府的成績卻比不特別強調發展東南亞市場的馬政府差上許多。

上圖,是把自2008年開始,新南向18國出口相較於我國總體出口的佔比,畫成折線圖。衆所皆知,新南向政策肩負着重大任務:降低臺灣經濟對大陸依賴,也就是說對18國貿易成長速度應要異軍突起,佔比越來越高才對。結果我們看到蔡政府執政快5年,新南向佔比從21.2%下降到17.7%,下降3.5%。諷刺的是馬政府「嘴上沒新南向,心中卻有新南向」,對18國貿易佔比從18.7%上升到21.2%,上升2.5%,確確實實交出了分散對大陸依賴的成績。

民進黨政府不只「出口佔比」成績不亮眼,出口金額成長同樣落在馬政府後面。依據財政部統計,馬政府對新南向18國出口,從2008年的47,852,522千美元成長到2016的59,228,539千美元,平均一年成長2.7%。蔡政府則是從2016年的59,228,539千美元,成長到2020年的61,073,692千美元,年成長僅0.8%。從年均成長2.9%跌到0.8%。說句玩笑話,民進黨若真有心推動新南向,乾脆請馬英九回來當總統。

貿易拿不出成績,如果外交拿得出成績,或許還可稱新南向成功。但這幾年成績也是乏善可陳。蔡總統不旦未能如前一任民進黨政府總統陳水扁一般,二度到新南向國家印尼過境。上任快五年也未在新南向國家任何一國增設具發放簽證功能代表處反觀馬政府執政八年,臺灣成功於2014年讓國合會於仰光設立辦事處。2016年3月更更名爲駐緬甸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Myanmar),由中華民國外交部管轄,並開辦領事業務。

寫這麼多,筆者並非是要歌頌馬英九英明神武,替臺灣創造多亮眼的經貿與外交成績。但前後兩任政府,同一個施政領域前任政府硬是表現比後任好,且前任上任前並未高調把這個領域當成施政重點,也未特別花心力着墨,成績卻較後任出色。這個後任,也就是蔡英文政府,是不是應該好好檢討一下?

在這裡送「低調」兩個字給蔡政府,有的時候困境也未必無法突破,只要將心比心,瞭解各國政府希望與包含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爲善的心態,相信成事機率能大很多,共勉之。(作者網路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