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汪葛雷》輕鬆一點,「鮭魚之亂」沒那麼可怕

鮭魚之夢自曝自己近日到校上課,遭師生霸凌,還被要求離開教室,對此現場學生還原真相,指控張生當日根本沒來上課。(圖/翻攝自YouTube 陳嶽揚 Reezy)

近日,由於壽司郎推出的改名鮭魚免費吃壽司活動,掀起了鮭魚熱潮。超過300位國民爲享招待勇於改名鮭魚。單純叫李鮭魚、陳鮭魚還不夠,還有人改名爲「張鮭魚之夢」這種擺明搞笑的名字。還有鮭魚跑去大吃壽司,卻只吃肉不吃飯,留下滿山白飯廚餘,引來輿論一陣圍攻。

而有人搞怪就有人批判,無論是年輕人或中老世代,許多人都對鮭魚的貪婪輕佻,投以不屑眼光,甚至聯想到臺灣嚴峻的國防現況,批判鮭魚世代不足以捍衛國家,發表臺灣危矣評論

然而,在一個自由社會,國民以合法途徑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說不上什麼大罪。商家出於自主意願推出行銷活動,只要手段合法,民衆想卡商家的油,坦白說也是民衆的自由,這一點也不用否認。

另一方面,300多人,坦白說也不是很大的數量。之所以社會有這麼多的鮭魚討論,關鍵在於媒體勇於報導,以及臉書社羣軟體增加觸及率,不然誰認識「張鮭魚之夢」?如果說鮭魚們是基於貪婪改名,媒體與社羣軟體難道就不是貪婪於商業利益,才勇於挖掘鮭魚事蹟加以宣傳?

別誤會,此文並沒有批判任何人或爲鮭魚辯護的意思。儘管沒人願意承認,但「合法的貪婪」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整件事看下來,可以說是「多贏」:商家賺到了行銷效益,鮭魚們賺到了大餐(「張鮭魚之夢」等少數鮭魚還賺到了社會名氣),媒體賺到了點閱,社羣軟體賺到了廣告,社會大衆也藉鮭魚多了話題,多了一羣鮭魚可以嘲笑討論,有些中老年人還得到檢討年輕人的機會,連臺灣也增加了國際新聞曝光率,甚至連筆者本人都藉着鮭魚熱潮寫了一篇專欄所有人都贏,不是嗎?

有句廣告詞叫做「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但現實狀況是大多數人的生命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鮭魚是一個極沒營養的話題,但卻能一窺臺灣社會淺碟而輕浮的真實面貌。鮭魚們特地爲吃大餐而更名,有鑽契約法律漏洞之嫌,沒錯。然而貪小便宜鑽漏洞,不也是臺灣普遍的現象?看看每天上下班時間,馬路上有多少人能夠完全遵守交通規則吧。

作爲一個民主國家,儘管大家都把民主與自由喊得很神聖,把理想喊得轟天響。但實際上有幾個人真的覺得自己活得擡頭挺胸,充滿尊嚴?多數人要嘛貪婪面對生活,爲了眼前的蠅頭小利,怎樣的醜態都願意畢露(這解釋了爲何壽司郎吸出這麼多「鮭魚」,又爲何黑心食品絡繹不絕)。要嘛對國家、對個人、對未來充滿恐懼,煩躁的情緒發泄在「鮭魚們」等看不順眼的人事物上。更有甚者,寄情政治或宗教作爲歸宿(難怪社會這麼多人嗑芒果乾,成爲X粉,或者信仰「seafood(師父)」。

親愛的朋友,活着從來就不容易,作爲一個國際不承認,隨時可能戰爭的國家的國民,命運不由自己,真的不好受。如果你選擇以貪婪恐懼態度面對生活,只要你不違法,筆者不忍譴責你什麼。只是想提醒你:多一點寬容與詼諧,生活真的可以好過一點。臺灣某些政治魔人,到處出征,搞得人們彼此仇視,已經夠討厭了。其他事情就別那麼緊張嚴肅吧。

鮭魚熱潮其實所有人都是贏家,至少不是輸家。這樣說,改變不了鮭魚事件是「亂象」的事實,但反過來看,臺灣社會長期存在的種種亂象,其實也是一種庶民活力,代表着大家都是試圖在苦悶的日子中追求樂趣,或者與同儕相濡以沫,得到認同。看看那些批判鮭魚們的人,難道不覺得他們的眼神中充滿着活力光彩嗎?

臺灣的集體苦悶不是一兩天就會結束,鮭魚亂象其實是一場社會狂歡,憂國憂民的義士們真的不需要太嚴肅批判。就算小小批評碎念,也不需要怨嘆憤恨,因爲它無關大節正義,不涉國家興亡,就是一個社會風氣或法律漏洞的問題。畢竟鮭魚和反鮭魚的,都是共同生活的「一家人」。溫柔對待彼此,社會纔可能擺脫對立、混亂。

(作者爲網路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