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霧社事件清流部落從噤聲到發聲(林彥良)

全國原住民傳統射箭比賽。(民衆提供/莊哲權臺東傳真)

1930年爆發的霧社事件是著名的原住民抗日行動,在日治時期原住民被長期的高壓統治,日積月累下最後爆發了抗日行動。即使在抗日行動一開始就清楚不可能打贏日本,但莫那魯道曾說:「日本人比濁水溪石頭還多,比森林的樹葉還繁密,但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後來,雖然霧社事件因使用芥子武器而受到國際關注,遺留下的族人卻仍有着揮之不去的夢魘

霧社事件後,日本政府將遺留的族人遷往清流部落,方便由上而下管控,並且運用各種手段,明查暗訪當初參與抗日的族人。許多曾經參與霧社之役但未曾戰死的賽德克族人,在這段過程中就「一去不復返」。當地族人的後裔甚至以「日治時期的白色恐怖」來形容,也因此當地耆老和前幾代族人絕口不提霧社事件,深怕被清算。

霧社事件的歷史能再度被正視,有魏德聖導演所拍攝的《賽德克巴萊》,當然功不可沒。時任總統馬英九先生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女士也出席首映會。除此之外,在更早以前,時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先生,於民國94年就在中央黨部外高掛莫那.魯道的大幅照片,讓正在規劃拍片的魏德聖大受鼓舞。部落居民更敢光榮地敘述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拿回話語權,將歷史真相還原,而莫那.魯道的骸骨也已經下葬。

歷經這悲壯的歷史事件後,清流部落並未因此而被打倒,在莫那魯道曾孫女—馬姮.巴丸女士長期以來爲部落發聲,致力於還原歷史真相、保存部落文化,號召部落青年返鄉;並與清華大學、逢甲大學學校合作將部落文化推廣,讓更多人認識清流部落,也和東華大學合作將歌聲羅馬拼音記載下來,不僅能改善過往歌謠歌詞不固定的狀況外,亦方便讓文化傳承,使後人歌唱古謠時也較有依據,讓清流部落從過往的噤聲轉變爲發聲。

歷史我們無法改變,但能夠去了解歷史,並儘可能地還原歷史,而清流部落在霧社事件從噤聲到發聲有一值得關注的議題,「青年返鄉結合文化傳承」,個人對此也有一些看法與淺見

原民青年返鄉的計劃原民會教育部的推動下,有青年壯遊計劃,及USR計劃可以讓青年認識部落或學校與部落合作,進展都還算不錯。而USR計劃,大學結合部落進行地方再造,或者是將部落特有文化協助推廣,亦或者將部落文化協助保存,以東華大學爲例協助青年部落用文字將歌謠保存。但不論是USR計劃還是青年壯遊計劃,都是在政府高額補助下,才能夠吸引到學校來執行,也因此部落需要思考該如何讓部落文化推廣或者是轉型等,可以爭取讓部落的傳統祭儀納入大學教育原住民學院課程之一,需要有永續發展的模式才能讓部落文化保存及被推廣。

歷史記載了過往的辛酸苦辣,但唯有深讀歷史才能瞭解真相,仇恨可以忘記,但要從歷史中學會,並且勇敢的面對與走出陰霾中華民國特色是多元文化的保存,對於原鄉部落的文化保存、產業轉型、社會議題更是值得大家關注。(作者爲大九學堂學員、國立臺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