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葉家興》一個地球,兩種大麻

30歲曾姓男子上網自學,5月起在苗栗頭份1處民宅加蓋鐵皮屋自種大麻,甚至設置生長棚加速大麻栽植。(賴佑維攝)

12月2日,聯合國麻醉藥品委員會投票表決,以27票贊成、25票反對、一票棄權,同意採納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建議案,將大麻相關品從1961年《麻醉藥品單一公約附表4中刪除,但仍將其保留在《公約》附表1中。這意味着大麻與海洛英及其他數種鴉片藥物脫鉤,不再列爲「最危險藥品」。直接的影響是,國際上對醫用大麻的管制可能鬆綁。

有53個成員國的麻醉藥品委員會是以非常分歧比數,勉強一票過半通過解除大麻的「歧視」。有趣的是,投贊成票的主要是美國和歐洲等已開發國家,中國、俄羅斯、埃及、巴基斯坦、奈及利亞日本等國投了反對票。日本更在會後發表的聲明中,重申憂慮大麻的擴大使用對健康及社會(特別是青年)的負面影響。

無獨有偶,兩天後美國衆議院以228票對164票,通過將大麻從受管制藥品清單中剔除,並重新檢視以往不涉暴力的大麻相關案件,意味可能會撤銷有關案底。衆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納德勒(Jerry Nadler)表示,長期以來,大麻被視爲刑事司法問題,而不是作爲個人選擇和公共健康問題。目前有36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已將醫用大麻合法化;15個州和華盛頓特區亦容許成年人以娛樂目的使用大麻;上世紀的「大麻刑事化」政策是源於信息不足和對個別種族人羣先入爲主的印象,將非裔和拉丁裔與大麻扯上關係。

然而,美國在大麻問題上的黨派分歧也很明顯。衆議院多名共和黨衆議員表明反對法案,堅稱大麻是毒品,許多交通事故和死亡個案都同大麻有關。輿論認爲,由於參議院由共和黨控制,很多共和黨人參議員然視大麻爲毒品,預料法案在參議院獲得批准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接連兩個利多消息刺激全球大麻的交易所買賣基金(POTX.US)大漲,一個月內漲幅近3成。《香港經濟日報》就有專文提到大麻的投資吸引力,不僅短期而言,受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封鎖措施帶動大麻銷量上升。例如,安大略省的大麻網購量飆升了6倍。文中相信,而大麻普及化必然刺激更多人嘗試,就像疫情令網購普及率增長超越過去5年的增長一樣。

但更重要的是長期來看,人類歷史上令人上癮的行業,往往取得長期超越市場平均回報的表現,從糖(如可口可樂)、咖啡因星巴克魔爪(Monster Energy)能量飲料、電子遊戲(如騰訊)等皆然。相信大麻亦不例外,因爲法規只能短期延緩人類本能,卻無法長期阻止其擴散的人性基因需求。

不過,投資市場五花八門,既有博彩、上癮類企業的ETF,也有強調社會責任的ETF,彼此壁壘分明。何況,美國出現的「一種大麻,四種立場」(非法、限制性醫用、醫用、娛樂用)混亂局面,在若干州也造成了不少濫用的後遺症。美國的平均壽命更出現連續數年下滑的詭異現象。

一些國家主管官員們出面表示,對聯合國表決結果感到失望。例如《南洋商報》報導馬來西亞內政部長拿督斯里韓沙再努丁強調,聯合國將大麻從麻醉品公約移除,並不會改變該物質在馬來西亞受嚴格管制的狀態。

聯合早報》也報導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說:「醫學證據顯示會危害人體,我國打擊大麻立場不因商業利益動搖。」他提到去年美國醫務總監(Surgeon General)點出大麻的三大害處:影響青少年學習、造成智商下降,以及增加精神疾病風險。並以美國鴉片止痛劑藥物(opioid)危機爲例說,這場危機影響了許許多多的人民,製藥公司獲得了數十億元的利潤,公司之後被起訴和申請破產,但要挽回後果卻爲時已晚。尚穆根說:「這類公司的遊說無法滲透新加坡的立場,我們清楚地審視公共利益,然後採取立場。」

尚穆根還以2014年實行大麻合法化的美國科羅拉多州爲例,說明大麻對社會造成的成本,遠高於從銷售大麻獲得的稅收。因爲當地的罪案和死亡人數也都有所增加。他說:「我們必須堅守新加坡的底線,這當然取決於我們能否用理性論據和科學說服人民,也嘗試說服國際社會。」

不僅如此,《聯合早報》更以社論明確表明立場:「堅定不移抵擋大麻合法化狂瀾」。文中強調已嚐到銷售大麻甜頭的國際大企業,以及對毒品氾濫已一籌莫展的西方政客,將會持續大力推動大麻合法化,並通過散播各種大麻無害論來蠱惑人心,以及誤導無知青少年。甚至,讓大麻除罪化可能不是終點,一些藥物組織已經倡議可卡因、海洛英、冰毒等也應該除罪。但濫用造成的社會危害和成本是難以估計的,包括年輕人意志的消沉,社會規範的瓦解,以及刑事罪案的增加。因此社論中嚴正呼籲:「在這危險的大麻課題上,必須高度警覺。」

臺灣,政治分歧的主要爭點是統獨的終極立場與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對國際吵翻天的大麻合法化的各種問題,很少見到公衆人物及媒體的分析討論。因此,大麻在傷病患者的醫療福祉與其潛在濫用的社會副作用的利弊之間,一直沒能在臺灣形成公共政策辯論的視野。於是,世界在「一個大麻,兩種立場」的討論中前進之際,島嶼還在藍綠纏鬥的詛咒中難以掙脫。(作者爲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