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葉家興》用公益衆籌的方式反萊豬

國民黨臉書粉專公佈綠委辦公室電話,呼籲全民致電施壓反萊豬。(摘自國民黨臉書)

上月中某個夜晚,一位臺灣食品業派駐在江蘇省崑山市的營運主管突然因腦出血而昏倒,雖然開顱手術後逐漸脫離了生命危險,不過仍然意識模糊,處於昏迷狀態。因爲疫情關係,妻小都在臺灣,不便前往探視照料。而接回臺灣治療的醫療專機所費不貲,鉅額費用帶來的巨大壓力,焦急的妻子決定利用「水滴籌」平臺籌款。慶幸的是,短時間內就籌到了接近40萬人民幣。

衆籌資,或簡稱「衆籌」,顧名思義就是向羣衆發起籌資的活動。雖然衆籌項目商業衆籌爲多,但慈善援助型或公共利益型衆籌也快速發展。中國大陸去年的《網絡大病籌款平臺行業洞察報告》就提到,從2016年開始,估計有超過500萬大病家庭通過水滴籌、輕鬆籌、愛心籌等衆多APP平臺發佈求助信息,獲得超過20億人次的愛心響應。僅以平臺中最大的水滴籌爲例,現有逾2.5億「獨立付費用戶」,也就是超過2.5億人透過該平臺爲大病籌款個案捐出過真金白銀

全球各地衆籌平臺繁多,不管商業型或公益型衆籌都累積了不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大病籌款或公益籌款主要訴諸於羣衆的愛心,不過商業衆籌的參與者以獲利目標爲主。至於羣衆參與衆籌的績效到底如何?近年學術界開始有了針對衆籌的嚴謹研究。例如去年得到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金京泰(Kim Keongtae)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金教授發表的多篇研究論文中,他發現羣衆出資者大多是清醒明智的,絕非無頭蒼蠅。他認爲「衆籌是相當理性的。要是劣質項目籌集資金較優質多,那就是市場運作得不理想,而在我的研究中,未見此情況出現。」

在一篇最近發表的論文中,金教授利用一個小型籌資平臺App Backer的資料研究發現,出資大衆的致勝策略在於鑑別適當的專家,跟隨他們做選擇。例如針對只有概念、尚待開發的「概念型APP」,大衆主要會跟隨「產品專家」而投資。反之,針對已推出市場、需資金改善產品或擴展市場的「已問世APP」,大衆主要會跟隨「市場專家」而投資。

這個研究之所以能夠進行,得益於App Backer在網站內提供某人、某時投資了某項目、某金額等透明數據。因此只要按一按投資者的名字,其過往的投資記錄,一目瞭然,供其他投資者參考,以作決定。因此,金教授及其和合作研究者得以證明,衆籌出資者並非盲目把錢打水漂,而是隨專家的過往記錄作精明抉擇。

商業衆籌所展現的羣衆的智慧,公益衆籌方面或許也如此。雖然針對公益衆籌的學術研究還待開發,不過在搜尋引擎發達的年代,公衆人物的過往事蹟往往有跡可尋。因此,過去幾年臺灣、香港有不少在野人士針對公衆事務發起的衆籌,一呼百應,造成不少網路聲浪,也與運動本身形成相互加成的效果。

眼前最讓臺灣人關心的公共議題,無疑就是「瘦肉精豬肉進口的潛在風險。俗稱瘦肉精的乙類效劑可令某些食用動物品種加速生長,令生產者可用較少的飼料,養出更重的家畜。然而,瘦肉精不僅對動物有負面影響,進食後也有人會產生心悸、暈眩及心臟衰竭等後遺症。基於食安考量,包括中華民國在內,全球大約有160個國家一直禁用瘦肉精作爲豬飼料添加劑

其中兩種促效劑包括鹽酸克侖特羅(Clenbu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因曾引發急性食物中毒事故,很快就被各國禁止。但同類的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因急性副作用不明顯,安全問題較少,在1999年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使用於家畜飼料。

2012年,聯合國的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以69票贊成、67票反對,通過萊克多巴胺在肉類的最高殘餘限量,其中豬牛肉爲10ppb(10億分之10)。但即使如此,全球絕大多數國家仍禁止使用爲豬飼料添加劑。

然而在臺灣,豬無緣吃到的萊克多巴胺,卻要被人輾轉吃下去。去年黑箱開放「瘦肉精」萊豬進口政策通過之後,今年初開始或許已有相關豬肉製品進入臺灣,而一些民衆也開始以「清真飲食」消極抵制豬肉相關產品。雖然短期內豬肉市場上的供需影響暫時難以定論,不過上週大陸國臺辦在記者會中的發言,可能是對臺灣豬肉品產業的又一打擊。

大陸國臺辦在記者會中表示,「爲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大陸是一向禁止在動物的養殖過程中,使用萊克多巴胺,也嚴禁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類產品。……大陸嚴禁臺灣生產或轉運的肉類產品輸入,爲防止有關肉類產品從臺灣流入大陸市場,近期有關部門已經加大查驗力度。」

根據農委會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出口活豬、豬肉及其製品合共4163公噸。其中出口到大陸、香港、澳門三地共3705公噸,佔總數近九成。這些統計還不算龐大臺商、臺幹臺青個別帶進大陸的水餃肉鬆肉乾等產品。一旦大陸方面嚴格執行禁止臺豬肉製品進入政策,可能會對相關產業造成漣漪般的影響。

雖然民調顯示高達7成的反對聲浪存在,然而在野黨對反萊豬議題的操作似乎還在傳統秋鬥遊行、街頭開講、公車廣告、臉書專頁、公投連署等舊模式打轉,短期新聞爆發的波瀾雖不小,但在網路上延續性、累積性與透明度都有限,難以激起公衆的持續關注與熱情。毫無疑問,這個攸關土地與未來的重大議題,是人人都有責任守護的公益項目,有待識者以衆籌方式發揚光大,徵集物資、刊登廣告、資助研究、萊劑檢驗,以及推動相關公民權利手段反萊豬。

徵諸過往公共事務網路衆籌的成功紀錄,針對反萊豬、護食安的公益衆籌,只要發起團隊能夠找到具有醫學、食安、消費者保護公信力的專家參與,應能一呼百應,快速籌到超額款項。並且,由於光速的網上傳播遠勝過傳統過於耗能的遊行動員,對片刻不離網路世界的年輕族羣也更有滲透力。有識之士若以公益衆籌的方式反萊豬進口,不知能否開創一場新型態的羣衆運動?(葉家興/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