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登革熱出現首例死亡 40多歲女發病5天過世

本土登革熱出現首例死亡,40多歲女發病5天過世。圖爲陸軍八軍團39化兵羣在社區進行化學防治。(資料照)

登革熱出現首起死亡個案!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佈,國內上週新增20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分佈仍以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爲主,其中新增一例死亡案例,爲40多歲女性,於7月16日發病,7月21日死亡,爲今年首例死亡病例。

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2023年7月18日至7月24日)新增20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新增個案居住地爲臺南市(163例)、雲林縣(40例)及高雄市(3例)。國內自6月13日出現首例本土個案以來,短短一個半月,快速累計630例本土病例。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佈今(2023)年首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爲臺南市40多歲女性,7月16日出現發燒症狀,因症狀未改善於7月18日就醫住院治療,並經醫院通報檢驗後確診;經醫師同時診斷有熱衰竭情形,後於7月21日因病況惡化不幸過世。依據現行死亡病例統計定義,登革熱確定病例於傳染病通報系統具通報及確診紀錄者,於確診後60天內(含)自然死(排除意外死、自殺、他殺、不詳)且死亡證明書之死因甲、乙、丙、丁任一有記載登革熱相關病名,即列入死亡統計,故此案研判爲今年首例死亡病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登革熱死亡個案爲南部四十多歲女性,7月中旬時有發燒症狀,但經過2天后,家屬發現她高燒超過40度症狀持續,意識狀態差,就醫治療後發現已經有登革熱警示症狀,包括嗜睡、躁動不安,持續有高燒症狀外,還有癲癬,熱衰竭、休克,住院後發生數次心跳停止,發病後五天因爲多重器官衰竭過世。

林詠青呼籲年齡比較長、幼童、有慢性疾病、孕婦感染後併發重症風險高,以及先前曾感染登革熱後來感染其他型別的登革熱重症的風險也比較高,因此防治重點爲注意防蚊,清除孳生源,才能釜底抽薪。

由於中臺「杜蘇芮」來勢洶洶,中南部恐豪大雨,登革熱熱區臺南、高雄颱風後疫情恐怕風險再度升高,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相關研究都指出大雨後兩週,病媒蚊指數會升高,卵數也會增加,主要原因就是颱風過後積水容器增加,就會增加卵孵化成成蟲的機會,就會叮咬一般民衆,就會造成登革熱疫情升高。

曾淑慧強調,疾管署和地方每天都會開防疫會議,目前在南區區管中心、高屏區區管中心都有派機動防疫隊,會有專家到風險區,熱區,做相關風險評估,希望地方颱風後一定要清除積水容器。

國內今年截至7月24日累計630例本土病例,其中臺南市524例、雲林縣82例、高雄市21例、臺中市2例及屏東縣1例,全國病例數爲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佔42%(266例),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佔比(26%),目前累計7例重症病例,其中3例住院中,另累計1例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