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黃金還瘋狂的白朮,漲到商家“不敢拿貨”

中新經緯4月21日電 “白朮漲太多了,現在我已經不敢拿貨了。”近日,在河北地區經營中藥飲片網店的李浩(化名)有些苦惱。作爲常用藥材之一的白朮,價格如今爲每公斤180元,較三年前漲了10倍。有顧客來店裡想買白朮,李浩只能建議對方去其他有存貨的藥店看看,“或許能找到便宜點的”。

瘋漲之下,社交媒體上關於“白朮造富”的傳言滿天飛,真假難辨。自稱來自河北安國市南張村的網友寫道,“經營白朮的,不賺一百萬你都沒資格上桌,更不能先動筷。”

與此同時,還有人當起了白朮掮客,通過在買家和賣家間斡旋促成交易牟利,他們還鼓吹買家壓貨白朮,利用短線進出炒作牟利。當中新經緯詢問是否有風險時,對方稱:“中藥材屬於農副產品,國家管控不了。”

商家稱“漲到不敢拿貨”

白朮是常見大宗中藥材,具有補脾健胃、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等多項藥用功能。

中醫藥全產業信息服務媒體中藥材天地網數據顯示,在安國藥市,白朮的價格自2023年1月起開始指數級上漲,從一公斤27元增長至9月的90元。在經歷10月到12月的橫盤後,2024年開始,白朮價格持續走高,4月20日價格達到180元,較2023年高點翻倍。安徽亳州藥市的價格走勢與安國藥市相近,20日價格爲180元,是2024年年初58元的近3倍。

這輪上漲也讓中康雲瓴中藥產業大數據中心總經理、首席分析師賈海彬頗感意外:“2023年下半年,在中藥材價格經歷異常連續上漲後出現回落,預計要在2024年7月纔會出現反彈。但中藥材市場在2024年春節後就開始出現反彈,整體中藥市場行情在2023年已在高位的情況下,較同期又上漲6.98%左右,其中的熱點品種之一就是白朮。”

白朮批發價格的上漲,也傳導至中下游的診所和藥店,直接影響到消費者。

湖南懷化地區的診所經營人員阿魚(化名)告訴中新經緯,2023時,白朮已漲了一倍有餘。而2024年,白朮的價格又繼續上漲,目前已到175到210元一公斤,目前,阿魚所在的診所只在用戶點名要用時纔會進貨。

廣東地區的消費者小幸(化名)告訴中新經緯,她在2023年8月左右曾購買白朮用來給家裡孩子煲湯,價格爲一公斤96元,而今年4月,當她在同一家超市購買時,價格已漲至一公斤196元,翻了兩倍有餘,商家只告訴她是“拿貨貴了”。

另一位廣東地區的消費者也告訴中新經緯,近期白朮漲勢很兇,他在批發市場以批發價拿貨時一公斤不到100元,而在買完第二天就漲至140元。“炒黃金不如炒白朮,到底是誰在後面操盤,我拿的還是批發價,一天一個價,不敢想象層層加價到其他消費者手上是什麼價格!”

漲價如何影響藥企?

中藥材市場由供需關係調節。上游中藥材價格上漲,下游的藥店診所、中成藥生產企業也將迎來“大考”。

佛慈制藥擁有獨家品種“複方黃芪健脾口服液”,其組方中原料之一便是白朮(炒)。3月11日晚,佛慈制藥發佈公告稱,鑑於原材料以及生產成本上漲等原因,將即日起對主營中成藥產品的出廠價進行調整,平均提價幅度爲9%。

中新經緯注意到,多家醫藥企業的產品原料涉及白朮,例如昆藥集團的參苓健脾胃顆粒、修正藥業的參苓白朮丸、北京同仁堂的參苓白朮散、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水等,原料成本的高漲會否給藥企帶來成本壓力?

根據天地雲圖中藥產業大數據平臺的分析稱,白朮屬於年銷量上萬噸的家種大宗品種,其中以中藥飲片需求佔比最高。目前中國國內上市銷售的926箇中成藥中含有白朮。白朮需求靠前的中成藥是玉屏風顆粒、益氣養血口服液、補中益氣丸。需求靠前的中成藥企業分別是李時珍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集團廣東環球製藥有限公司和廣州白雲山中一藥業有限公司等。

中新經緯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昆藥集團,董事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迴應稱,白朮是昆藥集團應用比較多的品種。原材料價格上漲肯定會對成本有一定的影響,但昆藥集團也與地方藥材基地有合作共建,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漲價影響。中新經緯致電修正藥業、北京同仁堂、太極集團、李時珍醫藥集團等中藥企業,截至發稿暫未獲得迴應。

在國家醫保控費背景下,全國各省正在積極推動中藥進入集中帶量採購範疇。在協定好的採購週期內,中藥企業需按照規定的價格與供應量向醫藥機構供貨。白朮等中藥材價格上漲,壓縮了中藥企業的利潤空間,此前已有企業出現集採中選藥品斷供情況。

2023年12月20日,山東互聯網中藥(材)交易中心發佈三明採購聯盟省際中藥(材)採購聯盟採購辦公室(下稱三明採購聯盟)下發的《關於取消4家企業中選資格並列入違規名單的公告》,涉及安國市普天和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安徽馮了性中藥材飲片有限公司、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

根據中選明細表,除了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外,其餘三家藥企中選明細表中都有麩炒白朮(白朮與麩炒制後製作而成)。

三明採購聯盟稱,上述4家企業中選品種未能按約定採購量保障供應,經多次約談督導,供應情況仍未改善。其中,安國市普天和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於10月16日提出放棄中選品種供應。這些企業也因斷供被取消中選資格並列入違規名單。

中康雲瓴在2024年2月發佈的分析文章指出,白朮2023年減產,又有資金關注,價格大幅上漲,藥企盲目投標,肯定會虧損嚴重,2024年預計仍在高位運行。

“中間商賺差價”

業內人士分析稱,白朮價格猛烈上漲,一方面與白朮面臨的供需矛盾有關。

根據中藥材行業信息化平臺中藥材藥通網2024年3月撰文,2018—2023年5年內,白朮有4年受災減產,只有2019年豐產量大。雖然2018年白朮受災減產,但由於種植面積大,產新後價格不升反落,2018—2022年白朮經營戶多不掙錢,種植戶也因自然災害減產,有不少夠本或賠錢的,由此,2020—2023年白朮種植面積減少。

中藥材藥通網稱,隨着2022年白朮產新結束,到2023年貨源進入實際消化後,經營戶發現市場可供貨源顯少,有貨者惜售,無貨者四處尋找貨源,以此拉動價格穩中上升。

而在基本面之外,投機者的參與也在推波助瀾。

賈海彬對中新經緯分析稱,“反彈漲價的主要原因是此前對於中藥的需求量較大,庫存相對空虛,其次是資本持續參與,資本從此前的炒作中賺錢,截斷產品流通,增加多箇中間環節,不斷賺取差價,致使從藥農到消費者手上層層加價。”賈海彬說道。

賈海彬分析稱,2024年參與炒作中藥材的資本數量和去年相比有增無減,特點是參與的散戶增多,更強調打短線。所謂打短線,就是小批量倒手或換買倉單,兩三天一週左右就出手,賺幾個點就拋,類似於買股票,該類散戶在藥材市場隨時囤積隨時拋售,給市場行情和原料供給造成極大不確定性。

對於白朮的後市走向,賈海彬並不樂觀,他告訴中新經緯,白朮價格回落難度比較大。第一,白朮供需缺口明顯,在此前三年連續出現災害減產後,資本趁勢低價建倉,已掌握了價格話語權;其次,白朮產地離傳統藥材市場比較近,更容易聚攏散戶資金,從而推動價格步步高昇;第三,白朮的消費量,特別是飲片領域消費量近幾年增勢明顯,飲片需求從2019年的9200多噸,上升到2023年的14600多噸,增長了58.70%。

“天價必然刺激生產過熱,今年春季白朮種子價格暴漲了10倍,河北等產區的小白朮一年即可出土上市,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平抑高企的行情。”賈海彬說。

中新經緯注意到,在社交平臺上,相較於2023年炒家的“悶聲發財”,2024年的中藥材炒作開始顯化。有人充滿擔憂,提示儘早出貨,稱“價高了注意風險,不要賺最後一波行情。”

另一派聲音認爲,白朮價格還將加速上漲,坐等300元行情,“今天賣了明天就虧”。

此外,在社交平臺上,已出現掮客羣體。他們聲稱能夠連接藥材生產批發基地與下游客戶,鼓吹買家出資壓貨白朮,利用短線進出炒作牟利。

當中新經緯以投資者身份問詢時,對方表示,白朮是他研究過能賺得到錢的品種,自己也壓貨近百噸,對於收益,他表示,一進一出,大概一噸可以賺三萬元。“在這輪‘中藥材黃金二十年’行情中,不少‘小白’都跟着我賺到了錢,只要你相信我,我也有下游的客戶,一定不愁賣。”對方說道。

當中新經緯詢問壓貨壓價會否存在風險時,對方直言,中藥材屬於農副產品,國家管控不了。

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學教授鄧勇表示,雖然中藥材被歸類爲農副產品,但並不意味着國家不會對其進行價格管控。實際上,中國政府一直在加強對中藥材市場的監管,以防止價格過度波動和囤積炒作等行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市場優勢地位、信息不對稱等手段進行價格壟斷、哄擡價格、囤積居奇等行爲。如果商販繼續囤積炒作中藥材,可能會面臨法律風險和相應的處罰。建議商販在從事中藥材交易時,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要進行囤積炒作等違法行爲。”鄧勇說道。 (王玉玲)

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