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浮筒單車牽引道4年封橋8次

全長135公尺、耗費800萬的碧潭浮筒自行車牽引道,2019年9月興建完成,從新店渡口經過開天宮下方水域,延伸到青潭溪口,單車族不用行走車多路段及陡坡,既安全又兼顧休閒性。(新北市議員劉哲彰提供/高鈞麟新北傳真)

新店碧潭浮筒自行車牽引道2019年9月啓用,經常受限天候因素,過去4年共封閉8次,2022年底曾暫停通行達1個月,新店居民苦不堪言。而浮筒牽引道造價800萬,每次封閉吊運成本約90萬,民代建議將浮筒牽引道變更爲固定式實體橋,不僅減少浪費且便民。對此,水利局表示,將研議優化方案或替代路線,提供當地民衆更好使用環境。

碧潭自行車道部分路段原擬設置固定式鋼橋,因行經歷史景觀、人力渡船頭「新店渡」和市定古蹟「瑠公圳引水石硿」,環保團體、渡船業者和文資團體擔憂生態、古蹟和百年的渡船口遭損害,反對興建,加上現地位於新店溪窄縮段,倘設置固定設施,恐不利防洪,最終採折衷方案,搭設浮筒自行車牽引道,便利通行。

全長135公尺、耗費800萬的碧潭浮筒自行車牽引道,2019年9月興建完成,從新店渡口經過開天宮下方水域,延伸到青潭溪口,單車族不用行走新店路陡坡及車流量大的北宜路段,兼顧安全及休閒性。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劉哲彰指出,碧潭浮筒自行車牽引道只要遭逢大雨、橋面溼滑、水位達到14公尺以上、水庫放水、氣象局發佈豪雨、颱風警訊及工程維修,便封閉停停,啓用4年來共封閉8次,每次封閉10天或半個月,其中2022年底受颱風影響,暫停通行達1個月,導致青潭、員潭、美潭居民須繞路通行,苦不堪言。

劉哲彰表示,每次封閉及復原吊運皆需高成本的水上作業,動用船隻、重型機具和人力的費用約90萬,迄今總和堪比當初浮筒自行車牽引道造設費用。由於浮筒牽引道有使用年限,建議改成固定式實體橋,不僅減少浪費且便民。

對此,水利局說明,原本研議設置固定式鋼橋通行,因受限現地市定古蹟「瑠公圳引水石硿」無法遮蔽及新店溪通洪斷面限制,經多次文資審議及河川水理審查,調整爲目前浮筒橋設置,可滿足不影響文史及河川防洪。

水利局表示,未來朝向現地優化管理方式,以縮短封閉無法通行時間及着手降低管理維護經費,或另規畫替代路線,提供當地民衆更好使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