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食物殘渣!「7類糞」測香腸狀or堅果球...細菌就佔30%

▲每日的排泄物讓你聊解身體狀況。(圖/記者李佳蓉攝)

文/史蒂芬蓋茲

糞便裡有多種小腸無法吸收的食物混和在一起,還有多餘及死掉的細菌、代謝過程產生廢物、死去的腸道細胞,它們全都順勢被包覆在黏液中,這樣滑出你的屁股時會比較順暢。

糞便的成分是什麼?• 30%爲不溶性膳食纖維(不可消化的食物,如山梨醇纖維素菊糖)• 30%爲細菌,有死的也有活的(細菌會持續進行替換)• 10∼20%爲無機物,例如磷酸鈣• 10∼20%爲油脂,如膽固醇• 2∼3%爲蛋白質• 腸道壁的死亡細胞• 膽紅素,老的紅血球細胞分解時會產生的一種黃色物質• 死亡的白血球細胞每個人的便便各不相同,而且每天的飲食內容、消化系統功能好壞與健康狀態都會使糞便有些變化。雖說排便是人體消化過程相當正常的一環,但安全衛生是我們無時或忘的,裡頭的細菌與病原體本來就不該跑進我們嘴巴肚子,那樣子的話,麻煩就大了。要記得勤洗手!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以上七種類型帶你辨識排泄物。(圖/時報出版提供)

這個分類法也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人類做出的諸多偉大貢獻之一。此分類法是布里斯托皇家醫院1997年研發的,這份美妙的列舉名單,是那種你想不到會有人認爲應該發明,可整體看來又覺得還好他們有做出來的好東西,裡面的描述還真能打中心坎

你大概正在思考,要這個分類法做什麼,有多少人的大便那麼奇特,值得提出來大聲嚷嚷?說出來會嚇到你,糞便型態歸類爲正常的男性只有61%,女性只有56%。世上千奇百怪的大便多得是,你覺得正常的玩意兒,或許實際上怪得很,要不是有人真的下功夫弄出這份列表,你大概永遠都不會曉得。

本文摘自《一顆屁的科學》/史蒂芬蓋茲(曾擔任切爾滕罕科學祭特約總監)/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