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口罩之亂下的庶民日常

原本大家期盼2020是「愛你愛你」的大好年,沒想到一場起源於武漢新冠肺炎(NCP,大陸公佈的新簡稱)突襲全球,不僅挑戰各國的抗疫能力與領導格局,更考驗各國的社會資本與公民教育。平日說起來輕巧的「最美的風景是人」,到大難來時,也直接面臨試煉。

隨着疫情擴散,能夠阻止飛沫傳染口罩,突然從冷宮被拱上了皇后地位。人們見面問候語,從「你呷飽了沒?」變成「你沒戴口罩?」後者有兩種意涵:一種是責難,沒戴口罩等於沒公德心;一種是認同,都說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勤洗手比較重要。這時候,你必須根據語境小心應答,並藉「口罩了沒」,重新認識對方

在口罩需求一夕爆棚產線擴增不及,徵收配售政策引發恐慌下,口罩之亂由最初負責分售的超商,蔓延到健保特約藥局,也苦了這兩類從業人員。

一位碩壯的超商小哥,向來輪值晚班,2月初幾次下班前癱坐在櫃檯地上,一問才知每晚十點到十點半是這家店的口罩銷售時段,不少人帶着睡意與怒氣排隊,還有奧客拿前日買的口罩說不合要換,加上小哥自己臉大「罩」不住,被耳掛線扯得疼痛難耐,對客人也難保好情緒。直到藥局配合接下這項棘手業務,他才如釋重負,恢復昔日的爽朗。

然而,與其指責排隊買口罩的人沒水準,不如將他們視爲這個社會最真實的現形,至少這羣人比那些換「我OK,你先領」頭貼、博同溫層好感鍵盤慈善人士來得誠實。更何況,因着口罩之亂,我才赫然發現,原來口罩文化也有世代差異

有姪輩因爲追逐韓星黑罩機場時尚家裡備着多種彩色口罩當街配件有甥輩因爲經常騎車奔波,隨時存有1、200個口罩擋風防污;有朋友小孩因爲要抗敏遮痘,也總藏着幾盒口罩備用;據說還有以戴口罩著稱的網紅,帶動年輕人的「嘴掩」(臺語)次文化。

也因此,當有長輩翻箱倒櫃找出17年前SARS時期囤積的口罩,面臨要不要將「舊」使用,又或者該不該戴一個口罩到藥局插卡買回兩個口罩的抉擇時,就有晚輩非常阿莎力地說:「不用排,我有!」到這節骨眼,長輩感動落淚都來不及,又怎麼敢再說「一代不如一代」?

不過,在諸多搶口罩的故事中,最令我側目的,是網紅兼臺北市議員「呱吉」邱威傑親身經歷。他貼文自曝助理帶了一盒口罩搭計程車結果司機提議將口罩抵車資。沒想到,向來被用後即丟的口罩,竟然有成爲準貨幣的一天,無異爲貨幣理論再添「番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