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名存實亡的聯貸利率鐵板價

資金浮濫,利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由臺銀籌組威剛科技60億聯貸案,創下2.5倍超額認購潮,並於3月4日順利簽約,其中有八成的比重銀行保證,透過商業本票方式融資,利率只有1.1%、1.2%水準,比聯貸利率1.7%的鐵板價還低很多。

多年前,國銀在承做聯貸時,殺價競爭風氣熾烈;因此,金管會和央行兩大監理機關,在約談公股銀行後,達成默契和共識,決定以1.7%作爲承做聯貸案時的「公定地板價」。

不過,爲了避免被公平會定調爲「聯合壟斷」,這個聯貸利率1.7%的決議,從來沒有正式寫進金融法規內,也未見於銀行業自律公約,但卻是金融業者競標聯貸案時的底線鐵律

然而近三年來,由於市場利率不斷走低,加上央行去年3月降息後、加重利率走跌之勢,票券業趁勢崛起,以更強勁的力道介入融貸市場,凡此種種,都使聯貸利率的鐵板價,實際上已「名存實亡」。

票券業強勢問鼎融資市場,光是看聯貸案的分配比率就知道,除了威剛科技聯貸案之外,今年初所簽署的230億臺北雙子星大樓開發案聯貸,也是有高達八成的比重,是以發行商業本票、銀行作保證的融資架構來進行。這些都是票券業者參與聯貸案的「保障名額」,同時愈是銀行業者爭相搶進的聯貸案,票券業保障名額所佔比重就愈高。

探究票券業的主要優勢在於,由票券公司發行商業本票、銀行作保證,讓企業取得資金的方式,這個利率是「一年一換」。也就是說,票券公司透過爲企業發行商業本票、以短支長的方式,讓它們取得資金,可讓企業戶對於五年、七年的中長天貸款,透過以短支長、將利率降到1.1%、1.2%,比起固定式的聯貸利率,足足低了大約0.4、0.5個百分點以上。在商言商企業主爲了降低資金成本,當然會要求銀行團讓票券業參與聯貸案的磋商,且股價愈高、發展潛力愈被看好的企業,或是有一定擔保品的貸款案,其議價籌碼就愈高。

據此,行之多年的聯貸利率不得低於1.7%的禁令,反而成爲綁死銀行的緊箍咒,甚至是造成票券業與銀行業不公平競爭的頭號戰犯。走到這裡,監管機關恐怕得思考,究竟是要想辦法把該列管的票券業也納進來列管,來維持這道禁令的實際拘束力,或者是乾脆全面解禁,迴歸市場自由競爭的邏輯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