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再延伸 胃腸道基質瘤不可怕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一名年約62歲的男性,因不明原因胃口不佳,半年內就暴瘦了20多公斤,剛開始一度懷疑自己得了胃癌,但爲了參加兒子婚禮而延遲就醫,當時已是瘦如柴骨、嚴重營養不良,到醫院檢查時才驚覺,胃的上半部已經長了一顆大小約20公分腫瘤,經切片、穿刺檢查後才確診已是第四期的胃腸道基質瘤合併肝臟轉移。

標靶治療再延伸 胃腸道基質瘤不可怕(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部主任張宏基表示,雖然手術切除是胃腸道基質瘤最佳的治療方式,但該病患的腫瘤位於胃部上方的賁門且腫瘤較大,不建議採取手術切除,因此,與病患溝通後,決定先採用標靶藥物治療;約三個月的時間患者的腫瘤已縮小到約7公分大小,舒緩患者不適,也終於能以手術治療,術後恢復情況良好,仍持續用藥控制中。

張宏基部主任進一步說明,胃腸道基質瘤目前在臺灣的罹病率約每百萬人有15人,發生原因尚不明確,但近年來因爲醫界對該疾病的認知日漸普及,確診率也大爲提升。不過由於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不少患者仍是因爲腹痛或血便來醫院就診,透過胃鏡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胃腸道基質瘤。

在過去,胃部較大腫瘤通常是全胃切除,不僅造成病患生活上不便,有些還會有併發症、營養不良等情形發生。隨着現代醫學進步,目前已有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可用於無法接受手術切除或轉移性的病患,但醫師表示,無論是原發性或轉移性基質瘤,還是以手術切除爲最主要治療方式,並在術後佐以藥物輔助治療,纔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另外,面對高複發性的胃腸道基質瘤,術後應定期追蹤回診檢查,並接受藥物輔助治療,在臨牀上,可更有效降低八成的胃腸道基質瘤復發風險。目前衛生福利部更將胃腸道基質瘤術後輔助治療給付,從一年提高至三年年限,只要符合下列條件: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大於10(50HPF)、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大於5(50HPF)或腫瘤破裂,即可申請。

張宏基部主任也呼籲,相較於其他癌症,胃腸道基質瘤有標靶藥物可使用,且藥物耐受性高、副作用較低,部分病患會有輕微水腫腸胃不適,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除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之外,也切勿忽略術後追蹤重要性,纔能有效延緩胃腸道基質瘤的復發。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