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教育:用藝術點亮人生

在新中國電影教育的初期,學習電影藝術和熱愛電影的學子們,更多的是通過藝術院校完成技術方面培訓,於是北京電影學院在幾十年的奮鬥中培養了大量影視業的各種人才,爲國家民族的電影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隨着我國電影業發展世界電影技術、藝術的進步,今天電影事業已經開始走向普及和更高的階段,這就需要我們爲電影藝術教育事業劃分新的層次,實現新的定位目標

在電影藝術教育中,表演藝術的教育是非常特殊的一種,尤其電影中的表演,是以展現人物個性素質第一性原則的,這就要求我們對於表演藝術人才的教育,其目的不僅是對於表演技巧和觀察能力的培養,更需要對人才進行全方位的提升,使其的人生被藝術所“點亮”。這樣才能培養出成功的表演藝術家,而非僅掌握技巧的演員

具體而言,表演藝術人才的教育需要重點注重以下三點:

第一,要有成熟的表演技巧與境界。表演藝術的境界體現了藝術家的水準高度,對塑造出經典形象的藝術家而言,“精益求精的表演態度”和“高超的表演境界”缺一不可,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水準和藝術修養,並時刻秉持着工匠精神”來對待表演藝術創作,纔是成熟的表演藝術人才。

第二,要去擁抱生活體驗人性。表演需要在鮮活的生活體驗中來獲取靈感,只有徹底地擁抱生活、深刻地體驗人性,才能夠把握住每一個角色的複雜內心,進而完成好表演。尤其我們現在的本科生大都是十八九歲的年紀,正是逐漸學習和認知人生的年齡,因此對於他們的教育,就需要在傳授表演技巧的基礎之上,逐漸引導他們學習人生、熟悉社會、熟知人性。

第三,要通過點亮自己的人生來引領觀衆。只有熱愛着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只有對自己要表現的故事、要塑造的角色充滿興趣,一個表演者才能夠在表演中展現出超越人性的、超凡脫俗的美感,並且得到觀衆的共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國家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品格,丟掉了自己的個性就失去了藝術的感染力。70年來,北京電影學院無數畢業生共同塑造了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人的獨特精神風貌,我們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過度迷信國外藝術創作評價標準、甚至唯西方價值觀馬首是瞻。不論是表演藝術家,還是其他藝術工作者,都需要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充滿自信和熱愛,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而我們的高等藝術教育,也要深入探索與時代俱進的新的藝術教育模式,才能培養出更多有文化、有修養、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

作者:齊士龍(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0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