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動物滿肚垃圾而死 「淨海行動」挽救垃圾島浩劫

記者蕭婷/整理報導

日前在八掌溪出海口發現的擱淺抹香鯨,經過解剖後竟發現牠的胃裡填塞了大量塑膠垃圾漁網,也再度引起人們反思我們造成的嚴重污染。事實上,這早已不是第一起動物因吞食塑膠垃圾而死的事件,我們的海漂垃圾正在殺害世界上難以估計的衆多生物;而現在或許有一項計劃可以挽救這一切。

位於太平洋中間的中途島(Midway Islands)人跡罕至,是野生鳥類天堂,但是人類不干擾,不代表鳥兒就能免於污染威脅。許多死亡鳥兒的肚子裡卻滿是五彩繽紛的塑膠垃圾,與黯淡枯槁的鳥屍形成對比。攝影師克里斯喬丹(Chris Jordan)與團隊拍攝的紀錄片中,數量難以估計的塑膠微粒就環繞在鳥兒每日生存的空間裡,細小難以清理。

▲就算島上不受人類干擾,鳥兒還是因爲人類而死。(圖/翻攝自Youtube)

▼「中途島」記錄片顯示出這些垃圾對生物造成的重大浩劫。(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人類一年製造3億噸的塑膠,而當這些一次性的飲料罐塑膠袋等東西被丟棄,不論是無心丟失或是惡意傾倒,許多都會進到河川水道中,最終通往大海。這些垃圾跟着洋流環遊世界,數量多到在海上可以形成一座島嶼,而世界5大洋當中都有這些垃圾島,其中在太平洋海面上的垃圾帶估計有70萬到1500萬平方公里那麼大,甚至有數據顯示它「比兩個美國大陸還要大」!

而在這些超級垃圾島上,塑膠垃圾經過風化、侵蝕變成細小的碎片,常常被海洋動物、鳥類等當作食物吞進肚裡,最終填滿整個胃而死。就算牠們沒有死亡或是消化了這些垃圾,這些毒物也會進到食物鏈裡,一層一層往上累積毒素危害的是更廣大的生態系統,最終回到人類身上。

▲科學家模擬的海漂垃圾路線,這些垃圾主要隨着洋流移動,也和船隻行經路線有關。(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現在我們或許有機會可以挽救這毀滅性結果。來自荷蘭的史拉特(Boyan Slat)創立了一個「淨海行動」(The Ocean Cleanup),這位年僅20歲、熱愛潛水的青年看見海里的垃圾實在太多而下定決心要改變,經過不斷的研究與募資、奔走,這項計劃已經得到聯合國等許多國際機構的支持,預計要在2020年正式展開全面淨海。

史拉特說到自己在希臘潛水時,看到海里的塑膠袋竟然比魚還要多,同行友人都誤認爲水母了,何況是海中掠食生物。他表示,一般人在談到「環保議題」的時候,常常用一種「哎呀,這是很長遠的問題,讓我們的下一代去煩惱就好」的態度;而年輕的他已是那個「下一代」,問題越來越嚴重,應該要直接解決。

爲了身體力行,他從瞭解實際垃圾數量開始。結果發現,到了2020年,將會有725噸,也就是相當於1000座艾菲爾鐵塔的垃圾隨着環流漂浮,危害生命。另外還有其他永久有機污染物多氯聯苯(PCB,常見於絕緣材質潤滑油液壓油等用途,易造成神經、生殖及免疫病變及癌症)、DDT(主要用於殺蟲劑,極難在環境中分解造成鳥類和魚類死亡)等在海洋中的污染物質,都是人類帶給海洋的龐大負擔。

史拉特聰明的利用了洋流的移動性,捨棄傳統打撈垃圾傷本又傷害生物的作法,而是在定點架設阻擋海漂垃圾的裝置船體以蝠𫚉長長的「翅膀」爲靈感設計,從海底固定住,讓它即使在最差的海象中也能始終保持在海平面上漂浮。從翅膀再延伸出長長的V型攔截設備,將垃圾集中到中間,而且因爲沒有網子,也就不會對生物造成任何損傷。而船體裝備了能夠吸收太陽、洋流和海浪能源的裝置,能夠大大的節省人力、金錢和污染。

▲「淨海行動」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漂裝置,實驗結果顯示它能有效且大量的蒐集海上的垃圾。(圖/翻攝自The Ocean Cleanup官網

▲造型靈感取自蝠𫚉,這項淨海設備不需要四處打撈,只要靜立在這裡,讓洋流自己把垃圾帶來,而預計只要五年就可以做到回收垃圾的成效。(圖/翻攝自Youtube)

史上最大的海洋垃圾污染事件是發生在香港的「膠災」。2012年7月23日,颱風侵襲導致6個裝滿塑膠粒的貨櫃被沖毀,大量的細小塑膠粒流入海中,造成嚴重污染。而史拉特說,他的計劃若實行,光是一天就可以攔截到55個貨櫃的塑膠量,可說是成效非凡。他還補充,要是把這些海漂塑膠垃圾賣掉,將會有高達5億美元(逾162億臺幣)的收入。這表示這項環保計劃不只省錢省力,還可以賺錢!最重要的是它清理海洋垃圾的成效之好,或許真的能夠彌補一些人類造成的嚴重浩劫。

▼史拉特在TED演講當中熱情的說明他的淨海計劃。(中文字幕)(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