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洋牧場」10年深耕修復 絕跡魚種再現生機

▲▼渤海海底荒漠綠洲。(圖/翻攝唐山國際旅遊島官網,下同。)大陸中心綜合報導渤海古稱滄海,作爲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匯聚的半封閉內海,由於海水交換能力不佳,導致海洋生態系統脆弱。近30年間,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由於漁民過度捕撈、陸上污染漏油事故影響,造成部分海域出現「海底荒漠現象」。不過一項試點項目「海洋牧場」在渤海啓動後,讓當地許多消失多年的魚類物種,又再次回到了海域。據陸媒報導,大陸唐山市樂亭縣撈魚尖村居民幾乎都從事着漁業相關產業。一位80多歲的張姓老漁民透露,「在五、六十年代,出一次海能撈3萬斤蝦皮,而到了七十年代,更曾一網撈過5000多斤蝦。平魚鏡魚、鰨目魚渤海灣最好的三種魚,黃花魚、帶魚也很多,但這些魚前些年已經幾乎絕跡了。」2010年的渤海水質當中已有22%爲受污染海水,天津市海域95%以上爲劣四類海水。萊州灣近2/3的生物物種滅絕,海產品產量銳減。爲恢復渤海生態系統,自2002年起,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領頭聯合多家科研單位,以建設人工藻礁突破口,營造貝藻礁生態系統。從2009年開始,10年來在祥雲島4000畝海域內,已累計投放77萬立方米的人工礁石構件,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以及社會效益,海洋漁獲年產值更突破千萬元人民幣,達到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局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許敏博士表示,「唐山海洋牧場人工礁區內生物量是非礁區生物量的30倍以上。在礁區內發現了已經消失十來年的渤海本土魚種綠鰭馬面魨、牙鮃等。」;當地漁民也說:「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消失多年的魚類重返渤海灣,真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