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讀歷史 字裡行間寫傳承

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孫競)“讓我們給故宮寫信吧!寫給書畫器物花園麗宮;寫給歷史人物、學者藏家;寫給宮廷建築、瑞獸祥雲;我們可以探究問題、分享知識,也可以交流思想、表達感情……”

11月27日,由北京市教育工委、市教委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啓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髮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見字如面 7位中學生髮起書信交流活動

今年疫情期間,北京市7位初中生髮起了“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號召同學們以書信形式交流,弘揚傳統文化,感受獨特魅力。9月10日,北京市教委發出第二期活動通知,鼓勵倡議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參與書信交流和朗誦活動。截至目前,前兩期活動已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和北京市中小學生的書信作品4000餘封,舉辦了兩次線上朗誦展演活動。

會上,北京市第五中學、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等26所中小學校被列爲“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試點單位。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宇輝表示,此次發起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一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讓其固化在青少年身上,形成情感和習慣;二是依託教育融媒體平臺,探索館校合作融合育人;三是通過文物活化利用,豐富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升育人效果。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程建華表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本質上是愛國主義教育,是“打底色工程”。組織青少年走進故宮、感受故宮,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體驗性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對於引導青少年厚植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走進故宮 充分實現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近期,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文物部門要加強協作,共同探索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途徑和創新模式。

“未來,故宮博物院歡迎更多學生走進故宮,瞭解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拿起紙筆記錄心中感悟,讓古老的故宮煥發出青春活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向青少年發出邀請。他介紹,故宮博物院目前已形成多樣完善的課程體系,開發了館校合作系列課程,覆蓋了包括幼兒園、小學六個年級、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大學等12個學齡段。

在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王曉燕看來,“見字如面”活動形式新穎,是博物館與學校教育教學、綜合實踐有機結合的一種先行探索。我國博物館資源豐富,新時代如何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讓收藏在館所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古籍裡的文字成爲教書育人的豐富資源,需要系統設計,需要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的長效機制

“希望以活動爲契機,更多資源、更多力量參與進來,讓同學們可以走進博物館,也可以走進大劇院、走進科技館;可以對話歷史,也可以對話時代、對話未來,讓校內校外貫通,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形成“無所不在”和“無縫銜接”的融合育人體系,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形成最強大的合力。”程建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