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給予的溫度灼傷」 給乞討阿嬤錢真的做對了嗎?

文/《歐北旅行觀察日記蔡升達  圖/黃世華嘉義火車站,等待火車的時刻,一位步履蹣跚的阿嬤駝着揹走來,向每一位旅客伸出雙手,乞求一絲絲的溫暖,阿嬤的眼睛泛着淚、流着口水,用花了幾十秒只移動了15~20公分速度移動着。

阿嬤臉上有着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來到我身旁時,聽到:「我真的很不舒服……。」然後阿嬤在椅子上坐了一會,接着繼續繞了所有座位一圈,幾乎每一位旅人都伸出了援手,包含我自己。

突然,一位青壯年背起了阿嬤,走出火車站,我與一位夥伴跟了出去,看見這位青壯年在一旁吸着煙,阿嬤拿出口袋中的紙鈔遞交給他,然後到旁邊的垃圾桶繼續拾荒。

當下,非常難過,而且震撼。心中念頭有兩種想法:「也許阿嬤是真的需要幫助吧?所以給予金錢是當下最快且最直接的協助方式。但,如果她是被利用的,我們伸出援手不就是告訴利用她的人,弱勢長輩比一般人更容易獲取同情,然後她就繼續陷入這樣無限的迴圈之中…是幫助還是傷害?」

當下沒辦法深究甚至擅自揣測碰上的這個事件更精確的背景

也許,我們該思考的着力點不應該在於阿嬤與青壯年或者其他族羣誰比較值得被幫助,或者辯論一些族羣是否真正需要被協助。而是應該思考在這個社會制度結構之下,哪裡出了問題?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某些特地族羣孤苦無依?我們除了在當下給與實際的金錢或物資之外,還能怎麼樣的伸出援手?

也許很沈重,但我們都得承認。「你可以假裝看不見烏雲,但卻無法抑制它正下着雨」

我們都有責任,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用我們最有把握、最擅長的方式,讓光的溫度,不至於,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