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月球土壤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衆展示

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楊虞波羅)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着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17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除了進行科學研究和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衆展示。

吳豔華談到,採樣到的月球樣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是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是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衆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是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或是作爲國禮相送。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介紹,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岩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將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國際同行開展合作。”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也表示,中國國家航天局一直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來開展相關國際合作,目前已與40多個國家簽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且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

在回答是否會與美國NASA分享月球樣品時,吳豔華表示,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及有關探測數據,以進行科學分析。不過遺憾的是,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限制美國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往來合作。“能不能合作,還要看美國政府政策。我們願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同美方無論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還是科學家、工程師開展真誠友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