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耕田改種電 溼地變失地

官田區附近水雉數量自2015年的711只至2108年已成長到1284只,保育人士認爲,一旦農田種電,水雉的生態環境將遭到限縮破壞。(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提供)

良田改種電,導致農田破碎化。(劉秀芬攝)

臺南官田是珍稀保育鳥類水雉重要棲地,近來太陽發電公司到官田,以「1分地1年就有4萬元租金遊說農民種電,有人已簽約,要與佃農提早結束合約。此外,臺灣黑面琵鷺主要棲地臺南七股曾文溪口,是政府推動漁電共生區域,也傳出有地主想種電,不想再租魚塭給原承租者爭議

官田有全臺唯一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水雉覆育成效卓着,全臺水雉數量1998年一度不到50只,2015年成長到711只,2108年有1284只。保育人士認爲,一旦農田改種電,水雉生態環境將遭限縮破壞,屆時想再改善,恐將花更多成本,得不償失。

漁電共生 衝擊養殖生計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直言,官田農地種電不只傷害水雉棲地,還會消滅菱田地景,甚至斷絕菱角文化大家都支持綠電,但不該爲了種電,傷害原有生態與文化,更會讓水雉面臨危機

政府推動非核家園,喊出2025年綠電達總髮電量20%,政府及全民瘋狂種電,卻爆發假種田真種亂象,隨着政府把目標轉往不利耕作區、埤塘、溼地、魚塭推動漁電共生,吸引臺電再生能源處到七股、將軍區鹽灘設置太陽光電電廠

爲保留七股最後一片淨土,七股養殖漁民反對興設太陽能板,質疑恐影響養殖品質及黑面琵鷺棲息,四處陳情表達反對立場。反七股漁電共生自救會15日到臺南市抗議,抨擊漁電共生計劃衝擊魚塭養殖漁民生計,且原本開放式淺水、自然生態豐富的生態養殖法,在設光電特區後,整個區域生態環境都將改變。

環團籲暫緩 有配套再執行

臺南市長黃偉哲則承諾,「生態優先、生存優先、意願優先」3大原則,漁電共生專區不會設在黑琵保育區,也不會影響國際級溼地,地主或養殖戶不同意,就不允許設立;但有養殖戶打臉說,已有地主要求承租者籤同意書,否則就不續租

保育人士認爲,水雉及黑琵並非侷限保護區活動,可種電的地方很多,不宜急着在溼地附近大規模種電。地方人士也希望政府有完整配套措施再施行,莫讓溼地變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