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國際反對 日本又將赴南極獵殺333頭鯨

十九、二十世紀的海洋,人類爲了獲取鯨魚身上豐富且昂貴的經濟利益,在全球海洋大量搜捕與獵殺,造成各類大型鯨類數量急遽下降至危險階段。爲保護他們並維持海洋生態平衡,國際社會在多次協商後,組成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於1986年通過《禁止捕鯨公約》,全面禁止商業捕鯨,但日本、挪威、南韓、秘魯、巴西、中國等國都投下反對票。其中加拿大最後不願受官制,索性於1982年全面退出委員會,而有食用鯨肉傳統的日本,更是每年與挪威一起成爲環保團體抨擊的主要對象。

雖然國際法院(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在2014年,曾對日本做出禁捕鯨魚的命令,但日本官方卻仍以傳統風俗與科學研究名義,仍舊照常出船獵捕鯨魚。事實上在4月份,日新丸號纔剛剛完成「研究任務」,帶回330頭被獵殺的當地鯨魚從南極海域回國。但捕鯨技術日益精進的日本,卻愈來愈少團體能與之抗衡,就連阻擾捕鯨任務多年的澳州團體「海洋守護協會」(Sea Shepherd)也在8月宣佈放棄對抗,恐讓日本未來捕鯨行動更加肆無忌憚。

面對外界的批評,日本官方亦強硬回覆,認爲捕鯨船前往南極海域,一切行爲都是在遵守《禁止捕鯨公約》下進行,主要是調查鯨魚的數量並設法進行保護,至於日本食用鯨肉的傳統,是該國的文化特色之一,呼籲各國應相互尊重對方的文化,而非以「有色眼鏡」來評判。在日本捕鯨船返國前夕,挪威才因殘忍獵殺懷孕母鯨遭國際輿論砲轟,看來無論是商業或科學研究,捕鯨的行爲是否允許,仍是國際社會一大爭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