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遜航母 陸海上巨獸將扭轉南海戰局

圖爲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展上所展出的ACP100浮動核電模型。(網路

隨着國力增強,中國大陸海洋經濟的開發力度正在加大。除了快馬加鞭,大量建造船艦外,北京計劃將核反應爐也投入其中。中國大陸將投入140億元人民幣(約604億臺幣),在山東煙臺建設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以供發電海水淡化,並提供蒸汽。這屬於海上核電站示範專案,前期工作已順利展開,預計2021年將啓用。

搜狐軍事分析指出,海上浮動核電站結合了小型核反應爐和船舶突破空間限制,使核電站具機動性,可爲海洋平臺提供電力、蒸汽、淡水能源,不但能支援海洋開發,還能爲孤立海島與封閉海灣提供電力和能源。一旦這鋼鐵巨獸建成,將徹底改變南海地區生活資源匱乏的被動局面,軍事意義不下於航母

而就在中方快馬加鞭,打造首艘海上浮動核電站時,俄羅斯所建的全球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已正式啓航,離開北極港口曼斯克(Murmansk),前往5,000公里外的楚科奇(Chukota)地區,爲當地提供電力。俄羅斯已在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上投入約5億美元(約152億臺幣),它長144米、寬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萬噸,配備約70名船員。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擁有兩套改進的KLT-40反應器,每座發電量達35兆瓦,可提供高達70兆瓦的電力,或300兆瓦的熱量,供20萬人使用。

界面新聞網報導,近年來,山東省煙臺市確定了「培育千億級核電裝備產業,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的目標,建設及規劃項目包括海陽核電站、石島灣核電站、中廣核山東華龍一號核電項目,以及中核海上浮動堆建造專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