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曬魚乾全靠天吃飯 馬來西亞小漁村驚見鴉片牀

陳明爺爺的「江魚人生」全靠天吃飯,是當時馬來西亞老僑南洋縮影。(圖/記者陳姿吟攝,以下同)記者陳姿吟/馬來西亞報導來到一個國家旅行,若不停下匆匆的腳步走進當地居民生活圈,那旅程便稍嫌走馬看花;有時是一處人家、一座庭園,或是僅是一句話,就能讓旅人能更貼近一點,感受那種文化差異、碰撞後留下旅行的美好意義,而這些居民通常是這個城市、國家的歷史縮影。▲甘馬挽(Kemaman)港口旁的小漁村全村都是捕魚、曬魚爲業。

馬來西亞丁加奴州(現稱登家樓)的甘馬挽(Kemaman)港口,多隻漁船停泊,因爲這裡是魚的故鄉,也是陳明財爺爺一家人,從他爸爸那一代歷經中國下南洋開始的落腳處;一進陳爺爺家的庭院,見他俐落的將已用鹽水煮熟的「江魚」撒在竹蓆上,準備這將近六小時的曝曬,而在陳爺爺的身後,則是村民用來修補魚船時的池塘,在這漁村內,恬靜自在的感受,與觀光客的好奇身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陳爺爺推出一籃又一籃已用鹽水煮熟的江魚,還必須經過最天然的日光曝曬至少長達六小時,若遇上陰天,就得耗費更長的曝曬時間。 ▲用來煮熟江魚的超大鍋頭以及已被成乾的江魚,十隻分裝一袋,就可以拿去買囉!

「我們都是靠天吃飯的!」陳爺爺的女兒秀萍這麼說,因爲每年漁獲的的產量很不一定,除了看天氣還要看潮水,根據經驗來判斷從農曆二月新年過後,什麼開始捕魚,一直約莫到10月,11、12月太寒冷魚獲量少,則專心修補魚網、漁船。

每天早上六點第一批魚船出海,正中午回來,下午四點第二批漁船出海,晚上八點回來,陳爺爺將抓回來的江魚放在窩頭用鹽水煮熟,從九點開始用日光曝曬到下午兩點,秀萍說:「這也是要看天的,若陰天就沒辦法,要曬更久。」曬乾魚用竹籃篩過,再用紙袋分裝,一袋有十隻,拿到商店去賣;在甘馬挽村全都是以生產這樣的小魚乾爲主,有的做成醃製的鹹魚、有的做成魚餅,秀萍說:「我們的江魚用來煲湯,完全不用放味精口味很很甜、天然。」

短短造訪半小時的時間,經過陳明財爺爺與女兒秀萍的解說,彷彿時光就濃縮在這一天,數十年如一日,這不僅是陳爺爺一家的縮影,更是整個甘馬挽魚村的歷史見證。▲陳爺爺家裡的竟然有二次世界大戰留下來的鴉片牀,秀萍說,那是她阿公,也就是陳明財爺爺的爸爸,從廈門下南洋來到馬來西亞時帶過來的。▲陳爺爺的家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但在這裡看到的是時代變遷與文化的縮影,這個甘馬挽小漁村的午後,耐耐人尋味。※馬來西亞丁加奴州甘馬挽港口小漁村之旅,爲Club Med珍拉汀村外體驗行程,詳請可參考官網:www.clubmed.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