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站在多數,就不會做人了?

子路

意見氣候

德國曼茵茲學派傳播學者ENoelle-Neumann在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一種描述輿論形成的理論假設──「沉默的螺旋」。該假設的理論有三個關鍵概念:害怕孤立、意見氣候、準感官統計。

其中「意見氣候」特別有意思,舉例來說,陳子路在上班前,得意的打上最喜愛的那條豹紋領帶。出門前他偶然從電視裡的晨間新聞看到:打豹紋領帶很俗,並且代表怪咖。陳子路可能有些猶疑,他帶着忐忑不安的心到了公司,發現同事對着他的領帶指指點點,甚至有人皺着眉告訴他:你的領帶令人真不舒服!最後可預期到的 結果不是陳子路急忙出外買條領帶來替換,就是將它取下,要不然遮遮掩掩,好像做了什麼虧心事,擔心別人看到他的領帶。雖然是源自於歐陸的理論,但意見氣候 這種東西,在臺灣恐怕有過之無不及。西瓜偎大邊

有人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但在這裡,站在人多的地方會比較安全,因爲人多,因此關係的利害就大,關係的利害大了,就算是錯的,也非得把它拗成對的。所以「西瓜偎大邊」,是很合理的,也是相對來說較爲安全的。

也有人說:做多數人都在做的事不會得到成功。

但是成功這種事,七分靠打拼,三分天註定。既然還有「天註定」這個必要條件,那麼就算你在做的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未必有成功的把握。可是以人際關係 而言,選擇站在人多的地方,青史留名機會是小了,但吃香喝辣或分一杯羹的機會就多了點,共生嘛!若是選了人少的那邊,餓死或被公幹而死的機會挺大的,當 然,青史留名的機會多了些,但當個烈士的機會,卻也不小。

不成氣候

在每天運轉的五光十色,光彩奪目的世界裡,其實也有少數人是默默的、黯淡無光的。他們黯淡不是因爲他們犯了什麼錯,是因爲在這裡,他們總是站在人少的那一 頭,悄悄的,認真的,堅持着自己的堅持。他們沒身分、沒錢、沒有華麗外表與天花亂墜的口才。他們有着自己的生活原則,他們相信人格不是靠人際關係確立 的,他們或許也曾經猶豫是否要加入另一邊,可是始終敗給那個無法說服自己的自己,只好搖頭苦笑的說:那種事我真的做不出來。或是:那種話我實在說不出口。

於是他們依然只能黯淡無光,他們的身影很少真正被覺察,存在感很薄弱,他們的意見,始終不成氣候。有人以爲他們是弱勢、是怪咖、是唱高調。其實,他們只是一羣站在人少處,還是想活得心安理得的小人物,畢竟許多人不站在人多處,就手足無措,不會做人了。

作者陳子路,教育業,fb部落格:不成氣候國與civicyouth公民少年計劃版主。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