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幫外資說話 謝金河:臺灣有必要作賤自己?

外資買盤縮手,臺股交易量便隨之下滑。(圖/記者一中攝)

財經中心臺北報導

財金文化董事長金河臉書發文表示,1990年代,臺股上市公司約300家,成交量上看2,000億,現已增至1,600家,成交量卻只有600億左右,顯示臺灣資本市場縮水,「財政部長說這跟稅無關,是產業競爭技不如人,還幫外資說盡好話,臺灣有必要如此作賤自己?」

謝金河指出,上週六(6月4日)臺股單獨交易,出現單日298.76億低量主因在於外資買盤縮手,「似乎意味了臺灣資本市場的吃穿,只能靠外資!」

謝金河說,週六臺股成交量僅298.76億,「外資沒有參加,這就是內資正常交易量」;相較之下,5月31日外資買入599.75億,賣出564.19億,當天臺股成交1,156億,是3月21日以來,臺股唯一一次超過1,000億的大量,「把外資的手拿掉,臺股成交量剩下300億。」

謝金河強調,1990年代,臺股上市公司約300家,成交量在1,500至2,000億,現已增加至1,600家,成交量卻只有500至600億左右,「這代表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從大海退潮逐漸變成湖泊,又從湖泊變成小池塘,下回再不振作,恐怕變成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