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近年來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備受關注。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按下快進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爲北交所的主要服務對象,迎來發展機遇。
在9月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指出,北交所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新”,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需求,形成科技、創新和資本的聚集效應,逐步發展成爲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
如何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王成仁認爲,北交所的設立將有效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企業提升自身創新實力,更好成長爲行業龍頭、“隱形冠軍”。
“北交所更加強調對於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支持,這與專精特新企業畫像高度匹配。”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表示,北交所的設立將有效搭建起專精特新企業和資本市場的連接通道,同時豐富了資本市場退出渠道,繼而激發創投資本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動力。
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工信部推動各地培育4萬多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三批培育認定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企業如何抓住機遇?當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羣體中,有些已在新三板上市,還有一部分企業沒有做好上市準備。
王成仁表示,在板企業應繼續提高創新發展水平,向更高層次邁進,爭取進入精選層。對於未上市企業,應加大上市輔導力度。此前,工信部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將上市培育作爲資金扶持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鼓勵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等服務機構,一對一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上市相關服務。“企業可加強與這些服務機構對接,爭取國家支持,減輕上市輔導壓力。”王成仁說。
“進一步規範公司運行和管理機制,爲登陸北交所打下更爲堅實的基礎。”在付一夫看來,專精特新企業應該在鞏固現有技術優勢和特色的同時,還要在完善公司內部管理制度與財務稅務合規等方面持續發力。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龐大、最具活性的羣體,是我國經濟韌性最重要的保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四五”規劃綱要均對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作出重要部署。
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創新創業熱情高漲、合格投資者踊躍參與、中介機構歸位盡責的良性市場生態,北交所邁出了關鍵一步。
“做優資本服務,發揮股權融資的激勵和約束作用,能有效促進中小企業規範化發展、拓寬眼界,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平臺和支撐。”王成仁認爲,解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爲其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有利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創新能力、實現創新發展,進而支撐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專精特新企業掌握行業性尖端技術,在解決“卡脖子”問題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培育和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有助於增強我國信息科技等產業的安全性,提高科技自主創新和發展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雙重衝擊下,培育和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助於提振中小微企業的信心,保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更好地促進“六穩”“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