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雙週刊/鐵花村 高唱臺東音樂人狂想曲

文/曾嬿卿

成立3年的鐵花村,已成東臺灣亮點,吸引許多旅客感受奔放魅力,更讓歌手樂團以能在鐵花村開唱爲傲。鐵花村讓臺東人不必離鄉背井,音樂才華也能被看見。

地處中央山脈東南方,臺東的夏日夜晚來得比西部早,看錶演的觀衆,早早就吃完晚餐,一路散步到臺東誠品旁邊的鐵花村,等着村長髮哥敲鑼高喊:「上課了!」一夜的精采表演就此揭開。

已是臺灣歌壇天后級的阿妹張惠妹),今年六月主動要求在鐵花村舉辦「回家唱歌」演唱會,平常只有一兩百人的場地,涌進了一千多人。

客語創作歌手林生祥發表新專輯《我莊》,7月第三度到鐵花村開唱,他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演唱票價七、八百元,在鐵花村只要一半價格;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謠創作歌手周雲蓬,也到鐵花村邊喝酒邊開懷開唱。

鐵花村不僅已成爲東臺灣音樂人的表演場域,更是各方實力歌手必到的「朝聖地」。

主流非主流大集合天后阿妹力挺 回老家開唱

鐵花村剛過完三歲「生日趴」,這個源自於「臺灣好基金會」與觀光局「國際光點計劃」的臺東光點,就要步入結束補助、自給自足的新里程

臺灣好基金會企畫總監李雅伶說:「鐵花村是東部四個共計一千五百萬元補助的光點之一,頭三年的成果是已經『讓人看見』,接下來要慢慢步入獨立。」

2010年7月,一羣關心臺灣在地發展的高社經人士、由普訊創投柯文昌擔任董事長的「臺灣好基金會」,爲了讓東臺灣的音樂人有表演空間,由執行長徐璐籌劃成立「鐵花村」,承租臺鐵舊宿舍,改造成休憩表演場所,讓觀光客體會東部地區慢活、人文與藝術的一面,成爲慢遊臺東的特色行程。

鐵花村以音樂聚落形式,展現臺東豐沛的原住民音樂創作能量。臺東以「盛產」金曲歌手聞名,包括陳建年紀曉君巴奈、南王姊妹花,以及天王天后級的胡德夫、阿妹與樂團Matzka等。

走進臺東原住民部落,原住民朋友會自豪地告訴你:「我們這裡多的是比阿妹會唱的人。」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阿妹的機運,「要擠進臺北主流音樂圈並不容易,」鐵花村音樂總監鄭捷任說。

都會地區擁有人口集中的優勢,文化消費力強,這些條件,臺東都沒有,「鐵花村作爲一個平臺,讓外地人來這裡觀光、認識臺東的表演者;讓東部在地人有個向外看的窗口,藉由外面來表演的人,瞭解外面的音樂世界。」

無論是流行音樂、搖滾樂、傳統古調、在地民謠,或各種非主流創作音樂,鐵花村展現了多元包容性,讓旅客有個不一樣的旅行記憶。

鄭捷任從三年前就參與鐵花村的成立,並負責節目安排,他表示,目前本地與外來的音樂表演佔比約各半。

傳承原住民音樂活化觀光 培植在地音樂人

每週三到週日,鐵花村的音樂聚落總是準時開始,除了週三晚間的「唱作聚家」,是由自願者報名上臺演唱聽衆花一百元的飲料錢,就可參與同歡,其他隨表演者不同,票價多從兩百到四百元不等,並附贈飲料一杯,迄今最貴的是阿妹的五百元,但相較於她在臺北小巨蛋動輒一兩千元,堪稱價廉物美。

鄭捷任說,票價不高,一方面是因爲鐵花村肩負公益性質,不以商演爲目的;二來考量臺東當地消費水準,怕高價會阻礙鄉親參與。

鄭捷任原本是活躍臺北的音樂人,因爲擔任過如胡德夫、陳建年等許多知名原住民歌手的音樂製作人,與原民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因此他成了鐵花村音樂總監的不二人選,不止策畫表演節目,每次的演出,總能看到鄭捷任在歌手旁邊,補位擔任各式樂器的伴奏。

在他看來,鐵花村除了提供表演舞臺功能,要永續經營,還要同時培養經營管理、藝術行政、幕後製作等多元人才,也才更具教育傳承意義,「鐵花村的教育功能、散播美好生活的意義,這些價值是無法量化的,是沒辦法具體說產生多少績效的。」鄭捷任說。

的確,除了邀請知名歌手樂團來表演,藉以活化臺東觀光,讓臺東的夜晚不再無聊之外,鐵花村也不遺餘力的培植臺東音樂人,迄今舉辦過三屆的「焚風樂團比賽」,就廣邀東部年輕人蔘加比賽,從中發掘有潛力的音樂人,也鼓勵原住民「唱自己的歌」。

另外,鐵花村也不定期推出收費低廉的音樂課程,例如近期的手鼓節奏班、馬蘭吟唱練習班等,在傳授技藝、推廣原民傳統音樂上,着力甚深。

自給自足新里程補助到期 多元經營闢財源

負責日常行政管理的鐵花村村長豐政發,正是道地臺東人,他之前曾接受本刊專訪時說:「鐵花村對臺東人最立竿見影的意義是,多五十個青少年來聽歌,就少五十個去飆車械鬥,我也相信未來會有一顆星從鐵花村孕育出來」人稱發哥的豐政發曾因與大陸工程殷琪的一段情緣,廣受注意,如今他是鐵花村另一個重要幹部。

鐵花村的確爲臺東打造了一個獨特的亮點。樂評人馬世芳認爲,其實九○年代就有許多東海岸的音樂人崛起,只是沒有廣受注意,如今臺東既有好的表演場地、他們不用大老遠跑到臺北演出,聽衆在此也能有跟都會裡的live house截然不同的聽歌經驗

而鐵花村更已經營到讓包括獨立音樂人、樂團、甚至知名歌手都主動願意去唱。他十分難忘在鐵花村戶外聽歌的經驗,一邊吹着太平洋的風,一邊聽着歌手用最自然的方式呈現自己,更不時有臺下幫着合音、小狗跑上舞臺的隨興自在。

然而,三年的官方補助已到期,接下來的財務考驗纔開始。鄭捷任表示,光是前兩年的硬體設備投資,和正職、兼職十餘人的費用,鐵花村在頭五年必然難以獲利,尤其鐵花村不但收費不高,作爲一個開放空間,更要容忍許多在周邊徘徊、駐足聆聽的「免費」聽衆,因此需要另謀生路。

假日白天,鐵花村有「慢市集」,販售許多原民小物、手工藝品、蔬果食品,平日則有茶點飲料,讓遊客消磨下午時光。

未來,鄭捷任表示,鐵花村會用已打造出的品牌,嘗試擔任演藝經紀業務、從事音樂製作出版音樂品、甚至承接政府活動案。

總之,必須擴大鐵花村的營運方式,包括擴大市集的經營,集結更多臺東藝術家在地手作藝術品,例如漂流木傢俱展示販售,這都是鐵花村繼續走下去要做的努力。

李雅伶也表示,鐵花村的收入無法只靠音樂表演,之前已推出一些自創商品如T恤、毛巾、明信片,未來還要靠其他周邊商品協助。

如今,鐵花村已建立了兩三百個樂團、歌手資料,每月二十多場演出安排經驗,一個月三千到五千人次的觀衆,這都是鐵花村擴大營運的可貴資產。

鄭捷任和李雅伶雖然都不是臺東人,但他們都有同樣的體認:讓臺東子弟不必離鄉背井討生活,讓他們的音樂才華有被看見的機會,讓原住民音樂有傳唱的舞臺。鐵花村結合藝術據點與觀光景點,已讓臺東與臺東人呈現出不一樣的亮光。(本文節錄自432期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