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小英開講 治國戰略搶先曝光

文/曾嬿卿

「你不要問我數字,我今天已經忙了一整天,快要沒電了!」走進受訪的會議室民進黨主席英文劈頭先預告,自己之前連3天到外縣市行程,當天開了一整天大大小小的會,根本沒有餘暇仔細重看幕僚幫她準備的資料

不過蔡英文顯然對這些財經議題已經相當熟練,除了偶爾翻找資料,絕大多數都侃侃而談;畢竟,對她來說,就算贏得選舉,她第一件要面對的事,就是不斷向下探底的臺灣經濟;她也知道,要解決臺灣低薪高房價貧富差距擴大、財政困窘、年金破產等問題,最終解藥還是在經濟。然而,面對民間團體企業財團的不信任,投資案遭到民衆質疑,想要達到雙贏局面,卻是一大挑戰,她如何面對?

臺灣人民期待改革,期待「英明領袖」來帶領他們走出困局,但爲何聲望曾經那麼高的馬總統卻失敗了?蔡英文從中得到什麼警惕、不讓自己重蹈覆轍?她又如何看待自己領導人角色

以下是專訪摘要:

突 圍產業發展戰略

問:臺灣年輕人低薪問題嚴重,你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根源來解決:企業爲何沒加薪能力?以我們現在這種經濟發展形態,以出口代工、算毛利心情來經營企業,每一分錢都錙銖必較,這種生產形態與產品,世界上還有很多人跟你競爭老實說這種工業產品世界上已經是供過於求了,企業活在一個成本、成本、成本壓力的年代,要他加薪,他會說可以啊,員工拿出你的價值出來!我們的教育制度,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不是符合這些企業界的需求?現在每個人都上大學,他就不願意到第一線的生產線,看得出人才市場是扭曲的市場,產業結構也都還是代工形態,這2個問題加起來就是我們低薪的問題,必須解那個套才行,產業結構一定要走向創新的時代。但人的觀念沒改變,從不想明天要做什麼?我們要着眼下個世代的產業,臺灣產業在ICT(資通訊技術)之後,下個世代是什麼?

我們提出「五大策略性產業」(見51頁)就是希望企業往前走,到IOT(物聯網)、工業4.0,在現有基礎上去找下個世代應用,我們的ICT產業最有價值的是那幾位白手起家的人,欠缺的是承擔風險的能力與心理準備

問:爲何是這五大?臺灣有什麼競爭優勢

答:一是從臺灣內需面看,過去大家只看出口這一塊,其實2300萬人口也不算小,有產業支撐可能性;第二,這個世代的產業已經走到盡頭了,你下個世代在哪裡呢?這就要看世界趨勢往哪裡走,就跟着走;三是看我們的優勢何在,我們有條件發展的,把國家資源放進去會長大的。

臺灣有人才、資源、優勢,卻多是這裡一些、那裡一些分散開來,怎麼整合起來,讓他自己有動能,可以發揮互補性綜效,這樣臺灣外流的人才纔想回來,人才需要舞臺,所以把這個計劃稱爲舞臺計劃。

這五個舞臺計劃讓產業有凝聚效果政策要讓他有效果,要把柴堆好,一點火就熊熊燒起來了,你只要在燒的過程中添加柴火,政策能量就出來了。過去馬政府常這時提一個政策,那時提一個政策,一根柴火燒完就沒有了,浪費掉很多公共資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09年發了800、900億元的消費券,燒掉沒有了,這800、900億元如果去當作堆柴堆起來,過程中持續添加柴火,經濟動能會更大…(本文截自財訊489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前主席們」比朱主席更讓小英大桃竹苗客家票 「英派」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