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謝金河:一個公平正義 讓臺灣陷入泥淖

文/謝金河-《財訊雙週刊董事長兼發行人政府繼奢侈稅後,政府又對股市下重手,強行通過證所稅,有如一記七傷拳,造成全民受害。臺灣的執政當局常常把公平正義掛在嘴上,但是過度拘泥讓臺灣經濟深陷泥淖,一個公平正義讓全社會沒有贏家全部都是輸家,就連政府本身也沒有贏。半年前,臺北市上映一部電影,故事源頭是巴黎羅浮宮的一幅畫作──一五六四年完成的北方文藝復興巨匠布魯哲爾的經典繪作《前往髑髏地的行列》。電影的導演也是一位畫家,他由這一幅畫帶十六世紀西班牙宗教法庭尼德蘭的新教改革進行血腥鎮壓的實況。尼德蘭正是今日荷蘭的前身,赫然讓我想到一六二四年發明的「印花稅」。

印花稅的定義,是對合同、憑證書據帳簿及權利許可證等文件徵收的稅種。納稅人透過在文件上加附印花稅票,或者蓋章來履行賦稅義務。這是一個源自歐洲的古老稅制,源頭正是一六二四年的荷蘭政府發生經濟危機,財政出現困難,當時執掌政權的統治者Maurs要求大臣提出增稅辦法,但是大臣們害怕人民反對,於是議來議去都沒有下文。後來荷蘭的統治階級採公開徵求,用重賞來尋找新租稅方案,印花稅就是在萬千個應徵者設計方案中精選出來的。可見印花稅的誕生,較其他稅種更具傳奇色彩

奢侈稅打房無力 重創經濟

印花稅的設計者可說是匠心獨具,他觀察到人們生活中使用的契約、借貸憑證之類的單據很多,一旦徵稅,稅源很大,且人們還有一個心理,認爲憑證單據上由政府蓋個印章,就能成爲合法憑證,訴訟時也有法律保障,因而對繳納印花稅也樂於接受。就因爲這樣,印花稅被經濟學家視爲稅負輕微、稅源暢旺、手續簡便、成本低廉的良稅

統治者通常是基於財政需要而向人民收取賦稅,通常都會冠上一個「公平正義」的大帽子,但是租稅有如拔鵝毛,拔得恰到好處,統治者與人民皆大歡喜;不當的租稅政策,就很可能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帶來重傷害。統治者高喊「公平正義」的時候,很可能帶給國家沉淪。

先前我們提及義大利跑車遊艇重稅,讓擁有跑車者廉價求售,擁有遊艇者必須停泊他國,最近法國總統奧朗德準備對年收入逾一百萬歐元的人開徵七五%重稅,這項形同「沒收」的重稅,已讓法國有錢人開始腳底抹油,準備跑路。

臺灣今年經濟表現好像突然休克一般,全身失去活力,也與租稅有關。一個是去年總統大選前爲了抑制房地產漲價,政府突然祭出奢侈稅,這個原本衝着打房而來的奢侈稅,預估一年可課得一五○億元,可是自從去年六月上路以來到今年九月,奢侈稅開徵十六個月,財政部只課得五十三億元,與預期目標相去太遠。

奢侈稅課得的稅收有限,另一方面,奢侈稅原爲抑制房價上漲,但全臺除了臺北市小跌之外,其餘四大都會區房價都不跌反漲,完全失去當初設計奢侈稅的美意;另一個後遺症是房市暫時停止呼吸,房地產買賣雙方都不輕易出手,一時之間造成房仲業營運進入冰河期,衆多房仲人員失業。房地產原被視爲帶動內需的火車頭產業,因奢侈稅暫時停止呼吸,重創臺灣內需產業,提早讓臺灣經濟進入寒冬。

繼奢侈稅後,政府又對股市下重手,國民黨緊急動員,在立法院強行表決通過證所稅,這個在一九八八年曾經開徵、後來喊停的錯誤政策,再度借屍還魂,結果只憑幾位學者粗率討論就拍板定案的證所稅,雖然二○一三年才正式開徵,但卻有如一記七傷拳,造成全民受害的效果。

一個證所稅 搞到全民皆輸

首先是證交稅一至八月只徵得四九一億元,與今年證交稅開徵目標一二六五億元,相去甚遠,政府想加稅的目標沒有達成,反而流失更多稅源;二是股市交易量大減,券商普遍陷入虧損,只好裁員應變,增加失業人口;最近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都出面感嘆,股市日均量未達七八三億元,連交易所也要賠錢。證交所一直以來都是一本萬利的事業單位,如今也自顧不暇。

可怕的還有證所稅扭曲了整個市場生態與結構,讓股市八千五百點變成一個天花板,對IPO(首次公開募股)課稅也逼得企業只好思考借殼上市,股市正常交易機制受到衝擊。最近二代健保附加費又找上股民,除了銀行存款課稅,現金股息、股票股利都得課二%的稅,健保費明目張膽變成「健保稅」,這項新稅制勢必加重明年股市的棄權息壓力。

政府變相懲罰長期投資者,恐怕會讓股市更加走上投機的道路,因爲證所稅,外資使不上力,內資作壁上觀臺股昔日優勢盡失,本來股市是全臺股民共同追逐的社會安定最大寄託,如今證所稅衝破了既存生態,股市愈無力,人民愈無感,臺灣的經濟,神仙也難救。

奢侈稅重創房市,證所稅衝擊股市,這是臺灣經濟今年獨自探底的根源之一。其實稅制影響臺灣茲事體大,像九○年代臺灣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當時蘇富比佳士得亞洲總部都設在臺北,可是因爲賣家課稅的問題無法解決,於是兩家拍賣公司都把總部搬到香港。如今香港已成亞洲藝術拍賣重鎮,帶動周邊產業與人員就業,也順勢帶起了香港經濟,今天連臺灣的藝術市場從業人員都得到香港謀職。

有了藝術拍賣成功經驗,後來香港又完全取消紅酒稅,過去香港人買紅酒都寄存在澳門,如今紅酒稅解除,香港搖身變成亞洲最大紅酒拍賣中心,每年創造的經濟產值遠在租稅收入數倍之上,這是放長線釣大魚的手段。

臺灣的執政當局常常把公平正義掛在嘴上,這是幾百年來統治者一貫訴求,但是過度拘泥公平正義可能重創經濟。今日臺灣經濟深陷泥淖,源頭就是公平正義害死大家,一個公平正義讓全社會沒有贏家,全部都是輸家,就連政府本身也沒有贏。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第409期《財訊雙週刊》>>>更多《財訊雙週刊》精彩內容在ETtoday新聞雲雜誌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