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修/民間交流走到盡頭了嗎?海峽論壇如何反映兩岸關係

▲本屆海峽論壇舉行前,陸委會即提出禁令告誡不要參與。(圖/黎建南提供)

蔡政修/靜宜大傳系副教授

第12屆海峽論壇於9月19日在廈門登場,絕大多數論壇活動將於月底結束。海峽論壇做爲兩岸規模最大的民間組織交流平臺,源起於福建省政府中國國臺辦從2009年5月起在福建舉行的首屆「海峽論壇」。

而在本屆論壇舉行前,9月3日陸委會提出三項禁令,包括陸方不可在臺舉辦論壇分支活動及延續性活動;禁止中央部會及所屬單位人員以實體或網路方式出席相關活動;禁止機關、政黨、團體或個人參加消滅中華民國的「民主協商」、推動「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由於適值新冠肺炎疫情,往返大陸都必須隔離,加上陸委會的禁令以及法律提醒,臺灣參會者較前幾屆與會者大幅減少。扣除在大陸工作的臺人以及線上參與活動者,實際出席應該不超過千人。

以「海峽兩岸村裡長交流會」分論壇爲例,22日該論壇之舉行時,臺灣方面以村裡長身分與會者只有一人,其它主要以社區和政黨代表充數。除了實際與會人數大爲減少,本屆論壇的層級也下降。

國民黨原擬派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帶隊出席,受到央視主持人李紅「求和說」的影響,國民黨決定不參與海峽論壇。或許由於國民黨沒有參與,第12屆海峽論壇大會上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首次沒有親自出席,而是以錄影的方式進行致詞,並改由中國國臺辦主任劉結一會見新黨主席吳成典等人。

▲一席「求和說」讓國民黨取消王金平率團出席的規劃。(圖/翻攝央視)

本屆海峽論壇不論與會人數與層級都顯著下跌,反映了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民間社會文化交流全面萎縮,如旅遊業方面大陸於2019年中全面終止陸客來臺自由行;高教交流方面2020年4月9日大陸宣佈暫停2020年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

就在海峽論壇舉行前夕,9月17-19日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訪臺,成爲臺美斷交以來美國國務院訪臺層級最高的官員。克拉奇原定來臺磋商臺美之間新的高階對話平臺「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的具體安排,但就在克拉奇訪臺期間,解放軍在18、19日各派18、19架軍機越過海峽中線對我防空識別區進行施壓,從九月中到27日共軍已連續12天越過臺海中線進入我防空識別區。不曉得是否由於中共軍機施壓,克拉奇在臺期間並無公開拜會行程。

上述事實是否顯示兩岸民間交流已經走到盡頭,而中共已經決定對臺動武呢?其實不然。如果兩岸和平已經絕望,大陸不必排除萬難舉辦今年的海峽論壇。然而,兩岸和平的前提是臺美中三方關係的格局沒有發生巨大變化。大陸在召開海峽論壇的同時派遣軍機不斷繞臺,其實反映了目前北京影響臺灣的管道非常有限,一方面不輕言放棄做爲兩岸民間交流主場的海峽論壇,同時又必須不斷派遣軍機繞臺對臺灣施加軍事壓力。

目前蔡政府採取「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類似馬英九的「新三不」──在不與對岸協商統一不統)的方針下,要確保對岸不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不武),必須宣示不追求法理獨立(不獨)。在共軍軍機繞臺演訓趨於常態化的壓力下,蔡政府真的要推動法理臺獨,其實冒着極大的軍事風險。

基於以上原因,短期內臺灣追求法理獨立的可能性很小,但長期而言,汪洋在致詞提到「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必須考慮。預料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對臺動武似乎不太實際,但時間接近第二個一百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2049)時,如果和平統一仍看不到希望,武統的可能性勢必升高。

▲大陸政協主席汪洋視訊致詞 。(圖/記者任以芳攝)

要言之,交流應該是雙向、對等、互惠,才能建立互信。大陸要的交流都是可以操之在己的交流,並且設立交流的政治前提,以降低己方的認同可能受到的影響。這樣的交流作法無法不僅建立政治互信,也容易受到反制。如汪洋在致詞中提到:2018年大陸推出惠臺利民31條措施,2019年推出26條措施,今年再推出11條措施。這些措施的措施都是單向,甚至從臺灣政府眼光來看是有害的,可能造成臺灣人才被大陸磁吸的不良作用。

此外,大陸習慣以黨組織、政府部門、或由其領導的外圍組織統領大型論壇作爲兩岸相關民間組織的溝通平臺,以便由上而下地彙整、管控各種兩岸交流活動。例如海峽論壇由省級政府與臺辦部門合辦,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大陸的對口單位是與大陸國家發改委密切合作的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相對於兩岸和平論壇由兩岸智庫共同主辦,陸方又成立由自身學術單位統籌的「兩岸智庫學術論壇」。這樣的一種集體化的、集權式的交流方式有助於掌控不同管道與領域的影響,以達成整體對臺政治目標。

民進黨上臺後,臺灣也越來越不能容忍這樣不對等的兩岸交流模式。導致在本屆論壇舉行之前陸委會明確定調「海峽論壇」爲中共對臺統戰的平臺,同時提出三項禁令,最後祭出法條警告可能後果。

第三,民間交流應該淡化政治前提。大陸對海峽論壇設定必須認同「一箇中國」才歡迎交流,如汪洋指出,海峽論壇是中國鄉親的論壇:「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現實上,中共在民進黨上臺後對兩岸交流的政治前提比馬政府時期更爲提高。如汪洋在論壇致詞中談到去年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堅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談話,暗示前往論壇者都接受了陸方定義的九二共識。

回顧習近平於2019年1月《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對九二共識定調稱,「在「一箇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習同時重申以「一國兩制」作爲兩岸統一的方案,願意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 與臺灣各政黨各界別人士協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性安排。

▲2019年習近評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對九二共識定調。(圖/路透)

根據習近平的談話,綠營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畫上等號。如2019年1月3日蔡英文在迴應席近平談話時指出:「我們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根本的原因就是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箇中國」、「一國兩制」。由於臺灣民調顯示大多數人民不接受「一國兩制」,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勾起來,不僅可以讓「九二共識」在臺灣失去市場,也可以將一向主張九二共識的藍營打成賣臺。

最後,汪洋在致詞中批評臺灣企圖與大陸經濟脫鉤、文化斷鏈。這個說法欠缺脈絡。如果大陸願意讓臺灣加入「東協10加6」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兩岸經濟自然可以融合得更好。如果兩岸人民可經由社羣網站交流媒體文化並直接對話,文化自然不會斷鏈,而且其所能觸及的廣度絕對比大拜拜式的海峽論壇好很多。

誠如汪洋所言,人與人的交往交流是人類進步的必然。兩岸民間交流應該以人爲本,儘量淡化政治前提,強調對等互惠,滿足彼此的和平與發展的需求。其他原則包括尊重兩岸政治現實,不單方面刻意改變現狀,同時臺灣應基於民主原則不排除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切可能性,如此兩岸民間交流之路將是無限寬廣。

熱門推薦》

趙春山/臺灣民調反映的「中國」與「中共」

►吳昆玉/從密使到買辦 兩岸說客的前世與今生

►王志鵬/96臺海危機親身經歷 返家10分鐘就被召回寫遺囑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