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山剩水 透視當代城市日常

袁廣鳴《日常演習》展現空無一人的臺北街頭,也隱喻戰爭日常化。(忠泰美術館提供)

鳥瞰空無一人的臺北城,藝術家袁廣鳴作品《日常演習》利用萬安演習日記錄城市街頭,看似日常卻又隱寓着戰爭與對抗的日常化,這是否預言了人類未來文明社會處境?由策展人胡朝聖策畫的《殘山剩水》,來自德國加拿大日本臺灣的藝術家,以自己的觀察及創作,迴應當代城市樣態

「袁廣鳴作品讓我們重新看到所居住的臺北,儘管是空無一人的,超現實鬼魅的。」胡朝聖指出,城市其實反應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對抗、族羣衝突等複雜面向,也包括建設與破壞的一體兩面,帶來巨大利潤的城市開發,也讓都會景觀快速幻化,一如此次韓國藝術家徐道獲作品《羅賓漢花園伍爾莫爾街倫敦E14 0HG》紀錄下羅賓漢花園在拆除前,內、外部的生活印記,此次展出爲在臺的首映。

德國攝影藝術家安德列亞、格爾斯基的《東京》,在新幹線上以數百次的拍攝,將東京的民宅變化建築,經後製紀錄下來;加拿大藝術家利安摩根則在曼谷代表權力的廢棄大樓,以未經許可的快閃方式打上紅色燈光並拍攝,作品《紀念碑》凸顯資本與權力的共謀

城市也可能成爲弱勢者的囚禁之所與階級戰場,日本藝術家豬股亞希《爲何不給寄居蟹一個避風港》系列,以不同城市樣貌替寄居蟹訂製透明的殼,隱喻世界各地的移民難民問題;臺灣藝術家何孟娟紐約時,以影像記錄魏斯貝絲藝術家公寓的《魏斯貝絲計劃》也反應了年邁藝術家羣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