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濤迴應"圖片不當複製" 質疑者:暫不作出結論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一位署名爲Elisabeth Bik的前斯坦福大學助理研究員在社交媒體公開指出,一位中國學術圈的教授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inappropriate duplications in figures)問題,這位教授還是中國頂尖學府校長

11月16日,Elisabeth Bik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證實,該教授即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Elisabeth Bik表示,她已經發現曹雪濤教授至少20篇論文的圖片可能存在“不當複製”的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發現論文圖片疑似複製的概率約爲4%,即20000篇論文中可能出現800篇存在這個問題。但目前爲止,我發現他的論文中約有20%具有潛在的圖片複製問題。”Elisabeth Bik強調,她只是發現曹教授的論文圖像不當相似比率高於一般概率,並不想就此事作出任何結論

而截至發稿,PubPeer網站上關於曹雪濤教授被質疑的論文超過40篇。澎湃新聞發現,11月17日晚,曹雪濤教授在PubPeer網站上作出迴應,他表示,已立即採取行動展開調查,“我對(涉及到)的這些出版物所得出的科學性結論的有效性,以及我們工作的可重現性仍然充滿信心。然而,作爲實驗室的把關人或領導者,任何失誤都是沒有藉口的。我將以此作爲寶貴的學習機會,不僅在促進科學進步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維護科學的準確性和誠實度方面做得更好。”

從11月17日晚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所涉及的相關作者也開始在PubPeer網站上回應Elisabeth Bik,他們對一些論文圖像相似的問題給出瞭解釋,對一些則表示是準備結果時出現了編輯錯誤,並已聯繫期刊嘗試修正。截止發稿,他們已對4篇論文進行了迴應。

11月18日凌晨,Elisabeth Bik再度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對於部分質疑,曹雪濤教授的實驗室成員提供瞭解釋,也展示了原始的點狀數據。“我不確定這是否能解釋清楚,但我覺得它們看起來仍然很相似。他的實驗室尚未對很多其他的質疑做出迴應,那些質疑可能提出了更嚴重的問題。”

曹雪濤在pubpeer網站的迴應。圖片來源:pubpeer網站截圖

論文圖片被質疑“不當複製”

回顧事件來龍去脈,早在11月14日,Elisabeth Bik的質疑被傳到了國內的社交媒體,經過多方發酵之後,11月17日晚,微博、知乎等多個平臺發佈的文章稱,“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至少有43篇學術論文涉嫌造假,多篇學術論文的圖表有PS痕跡”。

Elisabeth Bik向澎湃新聞解釋,“我並沒有指摘曹教授任何問題,只是標記出他的論文可能存在的一些圖像問題,也就是論文插圖中出現疑似不當複製的比率高於一般概率。”

根據Elisabeth Bik發佈的質疑內容,澎湃新聞整理了曹雪濤教授相關的論文圖片加以呈現。這兩篇受質疑的論文均發表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期刊2009年第1期,曹雪濤教授爲通訊作者,署名單位分別是第二軍醫大學和浙江大學。

該論文Fig. 4幾組流式細胞儀檢測組疑似存在相似。圖片來源:PubPeer和原始論文。論文題目:CD69+ CD4+ CD25-T cells, a new subset of regulatory T cells, suppress T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1

作者:Yanmei Han, Qiuli Guo, Minggang Zhang, Zhubo Chen, and Xuetao Cao

單位: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出版信息:《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182(1):111-120

DOI: 10.4049/jimmunol.182.1.111

該論文Fig.1流式細胞圖中疑似存在一些重複特徵。圖片來源:PubPeer和原始論文。論文題目:Cancer-expand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duce anergy of NK cells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1.

作者:Hequan Li, Yanmei Han, Qiuli Guo, Minggang Zhang, and Xuetao Cao

單位: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出版信息:《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9,182(1):240-249

DOI: 10.4049/jimmunol.182.1.240

該論文Fig. 2中,兩個“0 day”子圖在右上角象限疑似存在相似之處。圖片來源: PubPeer和原始論文。論文題目:Cancer-expand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duce anergy of NK cells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1.

作者:Hequan Li, Yanmei Han, Qiuli Guo, Minggang Zhang, and Xuetao Cao

單位: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出版信息:《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9,182(1):240-249

DOI: 10.4049/jimmunol.182.1.240

就Elisabeth Bik指出的上述問題,澎湃新聞郵件聯繫《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期刊主編和出版社詢問該質疑的合理性,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曹雪濤於11月15日受訪表示,“我現在剛到上海實驗室,要把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關注這個事情,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覆。”

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曹雪濤,免疫學專家,現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0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天然免疫與炎症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應用研究。以通訊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等發表SCI論文230餘篇,引用1萬餘次。獲得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2012)、中科院陳嘉庚生命科學獎(2016)、教育部長江學者成就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等,培養的12名博士生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上公佈的立項數據,曹雪濤教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5項,總經費達到24430.44萬元,其中包括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金額爲19000萬元,該項目名爲“天然免疫與炎症疾病”, 依託單位爲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Elisabeth Bik:是否造假取決於進一步調查

作爲前斯坦福大學助理研究員的Elisabeth Bik,爲何會盯上曹雪濤教授的論文?

ResearchGate官網顯示,Elisabeth Bik是一位獨立的科學顧問,在微生物組研究和科學不端行爲方面具有專業知識。她曾擔任加利福尼亞州福斯特城的Astarte Medical的科學總監,以及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uBiome的科學和編輯總監。在此之前,她還曾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擔任研究助理15年。

Elisabeth Bik在ResearchGate網站上的個人介紹

Elisabeth Bik告訴澎湃新聞,自2014年以來,她一直在生物醫學文獻中搜索不當複製的插圖,並於2016年發表了相關的研究論文。在那項研究中,她查看了20000多篇論文,發現了約800篇存在這方面問題。以這些線索爲基礎,她篩選到同一作者的其他論文,其中發現三篇論文是由曹雪濤教授所撰寫的,早在5年前的2014年她就曝光了這些發現。

最近一個星期,Elisabeth Bik查看了更多曹雪濤教授的論文,發現又有20篇左右存在“圖片相似”的問題,並開始在PubPeer上發帖,直到後來她才意識到曹雪濤教授是中國頂級科學家之一。

PubPeer 被稱爲“科研打假網站”,該網站建立於2012年,由美國加州註冊的公益機構PubPeer基金會所創建,鼓勵科研人員對已發表的論文進行評論,評論內容可以是批評、質疑、改進建議等,評論需要審覈後才能顯示。

當澎湃新聞記者問及,若論文插圖局部相似度較高,是否意味着論文本身存在學術造假?Elisabeth Bik迴應表示,這取決於論文發表的期刊以及作者所屬機構的進一步調查,例如他們可以索要原始圖或影像,以證明看起來重複的照片實際上來自兩個不同的實驗,或是一個簡單的重複圖像,有時可能只是一個“誠實的錯誤”導致的圖形重疊,或很多情況是草率的工作導致的。

“不過一張圖片或者流式細胞術點陣圖的重複,幾乎不可能由‘誠實的錯誤’來解釋。”Elisabeth Bik說道。

11月18日,一位要求匿名的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血液腫瘤科研究員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從曹雪濤教授這些實驗圖片來看,在流式細胞點狀圖出現這種重複和吻合度的可能性幾乎爲零,部分圖片看起來是多次複製粘貼的結果,不太可能是不小心弄錯的。

上述人士認爲,相關機構應該針對這件事組織成立獨立的學術委員會來調查,覈查所涉及文章的原始數據,最後給出一份獨立的調查報告。

學術共同體的構建

Elisabeth Bik對於曹雪濤教授論文問題的發現是基於此前的研究。澎湃新聞檢索到Elisabeth Bik於2016年發表在《mBio》的論文《The Prevalence of Inappropriate Image Duplica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Publications》(生物醫學研究出版物中不當圖像複製的普遍性)(DOI: 10.1128/mBio.00809-16)。

Elisabeth Bik告訴澎湃新聞,生物醫學論文插圖存在局部高度相似的情況發生在世界各地機構的論文中。她不確定這背後的原因,但可以推測爲幾大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可能是實驗室缺乏資金和優質設備,但研究人員不得不發表論文。

至於另一種原因,Elisabeth Bik解釋,目前在實驗室中,教授對研究生和博士後論文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以產生結果並撰寫論文。有時,他們認爲成功的唯一途徑是製造結果。教授本人可能沒有進行捏造,但他或她會產生一種壓迫感,以致其他論文作者採用不當行爲。由於教授是這些論文的指導者和資深作者,因此他們同樣應該對這種不當行爲負責。第三種情況則是,實驗室人員可能無法產出任何積極的成果,而教授可能自己更改結果並發表論文。

“我不確定案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但是我想對科學不端行爲背後的原因給出自己一些想法,那就是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一個悲慘的故事,即來自於壓力和對成功的渴望。” Elisabeth Bik說道。

上述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血液與腫瘤科研究員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曹雪濤教授涉嫌學術造假這件事情在整個學術圈,尤其是在華人學術圈引起非常大震動,“這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涉及到學術共同體。”

他解釋,學術共同體的意思是,基於學術上的誠信,對於發表的論文是持信任態度的,相當於“無罪推定原則”,後人可以非常放心地去相信論文中所使用的數據和得到的結論,並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這纔是科學之所以會進步的原因。而一旦學術誠信出現問題,信任度就會從100%跌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