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2016唐獎!CRISPR基因編輯教母:反對技術用於人類生殖細胞

▲ 珍妮佛道納博士是知名RNA結構生物學家。圖爲珍妮佛道納27日出席第二屆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生物科學賀建奎26日宣稱,他以「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嬰兒,引發爭論。該基因編輯技術創始人之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同日發聲明表示,目前此項基因編輯技術不應該用於人類生殖細胞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珍妮佛道納從小就對生物學深深感到着迷,2006年首度認識 CRISPR,並於2011年遇見法國微生物學家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後,展開一系列的合作研究

儘管珍妮佛道納不是着手進行基因編輯的第一人,但她的技術在該領域創下極大突破。她與伊曼紐夏彭提耶、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華裔科學家張鋒先前共同發展出的「CRISPR/Cas9」系統大幅改革基因體編輯平臺被譽爲基因體研究史上最偉大的突破之一,更讓3人在2016年榮獲第二屆唐獎生技醫藥獎。

唐獎評選委員會當年曾提到,理解各別基因功能與它們之間互動模式是解開生命謎團的關鍵,使人類得以發展疾病治療策略。長久以來,科學家夢想有朝一日可以精準有效率修正特定基因,並且「編輯」剔除有缺陷的基因。過去曾發展數種方式可進行基因體編輯,但這三位得獎者所開發CRISPR/Cas9平臺,在效率、精準度敏銳度上,大勝以往。

▲ 張鋒27日出席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迴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事實上,基因編輯可分成體細胞編輯(Somatic cell editing)和生殖細胞編輯(Germline cell editing)2大面向,但在道德倫理造成的影響相差甚遠。體細胞編輯大多用在治療特定部位,影響範圍侷限於部分組織,不會遺傳給下一代;生殖細胞編輯則是在胚胎初期進行基因編輯,把確定制病的基因序列做改變,併產生永久性的影響。

因此,當賀建奎培育基因編輯嬰兒的消息傳出後,珍妮佛道納列出3大要點表態反對。第一,這項臨牀報導並沒有在同行評審的科學文獻上發表;第二,因相關數據並未經過同行審查,基因編輯的過程的準確度無法進行評估;第三,如同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所主張的,基因編輯在人類胚胎上的使用,應該侷限於明顯未獲得滿足的醫療需求及至今沒有醫療手段可以解決的情況。

張鋒26日也指出,「把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人類很危險,且研究缺乏透明度」,所有醫學進步、基因編輯等都必須謹慎、仔細進行測試,並與患者、醫生、科學家等人公開討論,並以公平的方式進行。

根據珍妮佛道納先前的說法,基因編輯必須持續進行公開、透明的討論,而香港舉行爲期數日的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正是個絕佳機會。據東網報導,賀建奎現身會場發表演說,身穿白色條紋襯衫、黑色長褲站上講臺,並對這起事件向各界道歉。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環時:實驗突破科學應有的倫理

父母接受基因編輯「有苦衷」!他加碼曝賀建奎承諾「費用全免」

基因編輯嬰兒同意書曝光 每對受測夫婦可拿126萬

基因編輯:阿里巴巴的山洞?還是潘朵拉盒子

▼ 賀建奎公開爲基因編輯寶寶事件道歉。(圖/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