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設計國父紀念館! 建築大師王大閎101歲逝世

國父紀念館就是建築大師王大閎設計作品(圖/記者黃克翔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設計國父紀念館的建築師王大閎,28日晚間7時5分於睡夢中辭世,享壽101歲。王大閎兒子王守正今天也證實這項消息,王大閎是臺灣近代建築界代表人物,也是第一代接受西方教育的華人建築師,作品融合東方文化內涵與西方現代建築特色,透過建築傳遞人文精神。王大閎曾留學英國劍橋美國哈佛大學,在哈佛念建築所時,同班同學就是被譽爲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貝聿銘

王大閎生於民國6年7月6日,過去他的身體狀況硬朗,直到4、5年前因爲中風,影響語言神經及吞嚥功能,之後就常久臥病在牀,王大閎兒子王守正表示,父親王大閎於昨晚辭世,享壽101歲。

有「建築詩人」美譽的王大閎,出生於北京,成長於蘇州及南京,是首任外交部王寵惠的兒子,也是華人第一代最早接受西方現代建築洗禮標竿性人物,他雖受西方現代建築啓蒙,但總是思考如何將中國傳統建築的形式與空間美學接軌。

王大閎最爲熟知的公共建築是1961年的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1971年的外交部與1972年的國父紀念館,他在臺灣的公共建築,比較滿意的作品是外交部,當時蓋國父紀念館還和政府官員大吵一架,王大閎更故意開玩笑說,「你們要一個大屋頂,我就給你最大的。」

▲知名建築師王大閎自宅。(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王大閎在1953年來臺後,被公認最能代表他建築風格的,是在舊建國南路的自用單身小宅,是他在臺灣開業後的第一個作品,他在這棟自宅歷經結婚、生子,許多藝文友人更經常是這裡的座上嘉賓

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從十多年前開始在民間、學界串連奔走,募款重建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去年在北美館旁復刻重建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並捐贈給臺北市政府,開放民衆參觀

王大閎兒子王守正表示,王大閎此生最大遺願就是未能完成「登陸月球紀念碑」,未來也想推動這項計劃,完成王大閎的心願。登陸月球紀念碑的創作,源自王大閎的太空夢,1967年王大閎就完成登陸月球紀念碑設計案,1969年阿姆斯壯左腳踏上月球第一步後,「登陸月球紀念碑」隨之完成最後設計。

中華民國外交部也是王大閎的作品。(圖/記者季相儒攝)

王大閎最有名的建築是設計外交部與國父紀念館,不過他在設計國父紀念館的過程卻充滿波折,王守正說,「爸爸在家裡很少談公事,沒把委屈說出來,但從他寫的文章可以看得出來。」

當年設計國父紀念館時,蔣介石想要讓屋頂有清代宮殿的風格,一度延宕進度,後來王大閎說服蔣介石,認爲孫中山革命就是要推翻滿清,要是紀念館仿效清朝宮廷模樣,對孫中山不就是一種諷刺?後來才改採文官紗帽造型的屋頂造型,隱喻權力的象徵。

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徐明鬆認爲,王大閎在建築史上的地位,除了是把中式建築與西式建築融合外,在戰後臺灣物資貧乏下,要以有限材料蓋出國父紀念館,非常難得,「國父紀念館雖然蓋成中國式屋頂,但下方沒有太多裝飾性的元素,是現代建築結合傳統的代表」。

高252.71呎的純白紀念碑,象徵月球與地球之間的最大距離252710哩,紀念碑由兩片高窄的碑塔組成,內部圍成一間紀念堂,灑落的陽光來自上方一道直直挑空至頂部的窄縫,創造出有如教堂般的肅穆。

王守正表示,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有意推動完成登陸月球紀念碑,希望藉由後人的力量,完成王大閎生前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