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悲傷焦慮想輕生…知名歌手改當正念導師:活在當下更從容

學習正念之後,容易感到壓力與焦慮的林隆璇(前排右三)變得愈來愈自在從容,近年也成爲正念導師,圖爲林隆璇爲高師大碩班學生帶領的工作坊。 圖/林隆璇提供

林隆璇,這個五、六年級生不陌生的名字,曾在九○年代以情歌「我愛你這樣深」、「你那麼愛她」等陪伴許多人度過青澀的年少。入行卅七年,林隆璇當過歌手、詞曲創作者、製作人、歌唱選秀節目評審,近年也是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系主任,總是「檯面上」的公衆人物,但他坦承,自小有焦慮、憂鬱傾向,面對鏡頭人羣也深感壓力,這個「檯面下」的特質,讓斜槓林隆璇去年又多了一個新身分:正念導師。

焦慮敏感 曾7年工作停擺

成爲正念導師之路,故事要從林隆璇的國中說起。

青少年風暴加上升學壓力,林隆璇在國中時念放牛班、以倒數第二名畢業,敏銳善感的個性加上大環境的壓力,致使林隆璇國中時就常莫名悲傷焦慮,嚴重時甚至想要結束生命。在那個不關注心理健康的年代,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憂鬱症,但學會了去藥房買鎮定劑吃。

焦慮敏感的青少年長大成爲歌手林隆璇,每次面對人羣、鏡頭,都帶給他很大壓力。他不知怎麼面對,只能硬着頭皮,上綜藝節目靦腆尷尬陪笑,然後告訴自己,「演藝圈就是這樣子殘酷。」

卅三歲那年,林隆璇當了一年的主持人,那成爲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覺得自己無法面對人羣,接下來有六、七年工作幾乎停擺,讓他焦慮萬分。

學習正念 安定身心更自在

正在最焦慮、工作停擺的那幾年,他遇到了生命第一個重要里程,跟隨一位藏傳佛教上師學習佛法,成爲佛教徒,解決了生命裡許多煩惱焦慮。

身爲藝術領域的創作者,林隆璇總有千百個停不下來的念頭同時運轉,縱使佛法加持,還是有許多不時跑出來的壓力與焦慮。一直到他在二○一八年,遇到了正念;這是生命第二個重要里程。

那時五十三歲的他在政治大學念碩士在職專班,朋友帶他參加正念課,學習東方佛法的林隆璇一開始對西方正念不以爲然,但那次老師帶着學員們做「身體掃描」,改變林隆璇對正念的看法。

「身體掃描」就是閉眼睛覺察身體,把注意力放在身體每個部位、去感受每個部位的感覺。「身體掃描」進行半小時,林隆璇睜開眼,感覺幾十年的焦慮與憂鬱,在那卅分鐘被解決了,生平第一次感覺到身體可以這麼「鬆」。後來他才知道,這方法其實就是轉移大腦的焦慮憂鬱,專注於身體的感受。後來他陸續參加進階師資課程,得到安定身心的方法,也在去年取得英國牛津大學正念認知療法教師資格。

林隆璇不只從事音樂工作及投入正念教課,更在大學擔任副教授,教演唱創作,有公司要經營,也是博士候選人,「還可每週追六部劇」,他笑着補充,相較十五歲或卅五歲的林隆璇,他的角色更復雜、事情更多,但生活卻更從容。怎麼做到的?「過去的我活在各種念頭中,現在的我活在當下。」林隆璇的答案很「正念」。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林隆璇的兒子林亭瀚(左),不但和父親一樣同爲歌手,也在去年取得正念導師的資格。 圖/林隆璇提供

透過呼吸練習專注 覺察+允許 2步驟撫慰焦慮

是歌手也是正念導師的林隆璇表示,正念的重點在提升專注力與培養覺察力,核心精神是「活在當下」。他通常是透過呼吸練習專注、集中意識;透過覺察感受身體與情緒狀態,放鬆自己。

正念幫助了他走出過去的憂鬱,也安定了現在的生命,每次壓力又來時,現在的他會透過「覺察」和「允許」兩個步驟,撫慰焦慮。

「覺察」是透過呼吸與身體感受,覺察到自己正在某些壓力中,以旁觀視角如實觀看自己的各種焦慮。

覺察到之後,接着是「允許」它存在。例如胸口又感到緊繃,其實反應了你長時間的壓力,此時林隆璇專注呼吸,將吸氣吐氣帶到胸口運作,呼吸是中性行爲,能讓所有現象「如其所是」地存在着,接納並允許這個不舒服,當它來到緊繃的胸口,不會想要抓取或是抗拒這份緊繃,胸口自然就放鬆下來。

林隆璇表示,這兩個步驟看來雖然簡單,卻需要不斷練習才做得到,其中覺察是基本功,只要能夠覺察到,所有的焦慮憂鬱都有機會放下。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