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法規做圖表 小明爸爸苦盡甘來

幾乎在每一場「小明回臺」陳情活動中,都能見着王克安身影白衣者)。(許依晨攝)

幾乎在每一場「小明回臺」陳情活動中,都能見着王克安的身影(見右圖白衣者,許依晨攝)。他總是獨自一人來去,攜帶各式圖表,專注地向在場媒體說明政策不合理之處。王克安是桌球好手,每回受訪,就像是面對比賽每一顆球,他早已做好準備,逐一提出質疑。妻女早日回家,就是他最大的勝利

王克安的太太和6歲女兒至今滯留大陸蘇州,雖然陸籍太太可回臺,但女兒因「小明」身分無法入境,太太只好留在當地照顧孩子。一家三口無法團圓,這200多個日子,王克安天天都是煎熬。

一個人住在空空蕩蕩的家裡,王克安苦笑,他每天生活的重心就是觀看下午兩點疫情指揮中心直播,「期待有沒有好消息」,日復一日,希望總是落空。這段等待妻女歸來的期間,沒有特別宗教信仰的他,竟讀完整本聖經,「聖經中的字句,對我有很大的撫慰」。

心靈有了慰藉,行動也更爲篤定。王克安發現,今年五、六月時,小明回臺議題逐漸被公衆遺忘,王克安透過臉書不停發聲外,他也寫了陳情書朝野立委和官員,此後,不少小明家長主動與他聯繫,於是他們開設羣組通報資訊、彼此加油打氣

與多數小明家長較「感性情緒性發言不同,王克安走「理性路線,他要和外界講道理」。「沒有人比當事人更知道小明的來龍去脈」,他每天上網查法規、查資料,有系統地整理歸納成一張張手繪圖表,放在臉書上,也印出來帶到記者會道具,第一時間讓外界看懂其訴求。

政策不明朗,「小明回臺」議題成爲長期抗戰。王克安說,「不同階段要面對不同質疑」,例如「大陸疫情不透明說」、「小明國籍選擇說」等,不僅要充分準備好澄清內容,受訪時還要深入淺出說明,「要講給人聽,就必須用人家聽得懂的語言」。

每次受訪,他都會檢視自己的答覆是否恰當,「擔心若用語不對,立場上站不住腳」,此外,他也極力避免牽扯政治意識形態,以免焦點又被模糊,適得其反。教育部8月19日宣佈開放各國高中以下境外生返臺,王克安的女兒今年升國小一年級,屬於這波開放名單中。

王克安表示,女兒已買好新書包,非常期待回臺上課,這段期間他將每天代替女兒到學校走一趟,隔空分享校園生活給女兒聽,希望孩子回來能無縫接軌樂當小一新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