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如何迅速讓經濟迴歸常軌

新冠肺炎疫情襲擊全球之際,中國比多數國家更快控制疫情並迅速恢復常態。聯博認爲,由於中國是全球經濟的主要成長引擎,其他國家在準備重啓經濟時,或可借鏡中國經驗。

今年初,中國爲了防疫封城停工,導致今年第一季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下跌6.8%,創下1992年以來首度負成長的紀錄。但中國的復甦腳步比許多人預期的更快,舉例來說,截至5月11日,中國的復學人數達1.08億人,達全國學生總數的39%。儘管部份主要大學預計仍將暫時關閉,但聯博預計近60%的學生在5月底前將可重返校園

中國整體消費力道也快速成長,目前已達去年水準的70%,飯店住房率亦回升到去年的一半。部份產業的反彈速度也相當驚人,甚至出現三位數成長率。舉例來說,重型卡車4月份銷售量年增43%,挖土機銷售量年增60%,都顯示基礎建設與營建產業強勢回溫。

即使是2018年年中以來便持續下滑的汽車銷售量,4月份也有成長,消費者在疫情期間選擇自己開車而不搭大衆運輸工具,可能是原因之一。

北京、上海、廣州、與深圳等中國一線城市爲例,車牌須採抽取方式,但中國政府近期爲了因應復工需求,已鬆綁相關規定。隨着北京與深圳的民衆逐漸回到工作崗位,早上7點前已開始有塞車的情況。

另一方面,受惠於國外醫療用品的需求、預防性備貨補貨訂單,中國4月份出口總值優於市場預期,年增率達3.5%,大幅優於3月份的-6.6%;即使3月份數據不佳,但也優於市場預期。

當然,並非所有數據都逐漸恢復常態。中國出口好轉之際,4月份進口總值卻大幅低於預期,年減14.2%,3月份則是年減0.9%,顯示內需力道轉弱。然而,儘管原油進口小幅降低,但在製造業復工的背景下,4月份鐵礦砂與銅進口總值成長逾20%。

除了內需仍稍微疲弱外,中美貿易衝突可能性再度攀升也是一個隱憂。儘管協商官員承諾將爲第一階段協議「創造有利條件」,但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揚言,中國若無法履行承諾,美國將取消協議。但在疫情衝擊全球貨運之下,中國要實現承諾並不容易。

倘若中美協商破局而彼此加徵關稅,對兩國都是一大損失,尤其目前兩國經濟面臨危機,且美國即將舉辦總統大選。兩國最終必須協力合作,全球經濟與市場纔有機會回穩。有鑑於此,聯博預計,美國總統川普不會撤回第一階段協議,而第二階段協商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因此預期人民幣兌美元應會小幅波動

另外,全球經濟成長率也將影響中國推出財政刺激的力道以及時間。全球生產與供應鏈受到疫情衝擊,讓中國必須找出因應之道,也會影響中國政府扶植產業的方式。

中國後續如何與全球各國政府互助協作也值得關注,包括如何迴應被視爲是疫情起源地的指控,如何因應逐步高漲的反中情緒,如何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以及如何協助國際社會打造後疫情新局。當前種種不確定性會如何發展仍是未知數,但在這場席捲全球的挑戰之中,各國應可從中互相借鏡學習,找回快速讓經濟與生活迴歸常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