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攜手中美晶及韓廠 宏捷科及IET盼2022年展翅

相較於穩懋(3105)及環宇-KY(4991),宏捷科(8086)氮化業務仍在起步階段,不過宏捷科日前透過私募普通股4500萬股、每股價格爲77.7元,引進中美晶(5483)策略聯盟,可望加速公司在氮化鎵領域的腳步,宏捷科預估,2022年第1季會產品認證。

宏捷科總經理黃國鈞表示,宏捷科要做的GaN for RF (高頻)的應用,所以必須是GaN on “SI (semi-insulator) SiC基板,目前GaN on SI-SiC只有4吋可以買得到,6吋幾乎完全控制在Cree手上,不僅價格是天價,也買不太到,如果沒有中美晶集團的6吋SI-SiC開發出來,我們也無法做,因爲根本沒有6吋SI-SiC基板可用,在策略聯盟中,宏捷的角色就是協助中美晶集團verify(校驗)中美晶集團的6吋SI-SiC,因爲宏捷有GaNRF的專業和製造能力,可以快速的反饋中美晶6吋SI-SiC有甚麼需要改善的參數(parameters),這是一個互相幫忙、互相改善的聯盟。

由於GaN有80%的設備機臺可以和GaAs共用,且我們的產能還是接近滿載,沒有多餘的產能如同其他公司一樣轉一條4吋的產線去生產,所以我們聚焦在6吋的GaN;目前公司月產能約12000片,爲因應客戶需求,擴建的第二廠區廠房已經完成無塵室建置,並進行設備安裝,預估年底月產能將達15000片,並留有每月20000片產能擴充空間,未來產能不是問題。

至於產品規劃,由於功率的產品都已被日本廠商佔據,很難打進去,我們可能從小功率的Infrastructure產品開始切入,並選擇幾個客戶一起導入研發及產品認證,預估2022年第1季纔會有產品認證。

在磊晶廠—IET-KY (英特磊)方面,公司日前宣佈與韓國IVWorks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以MBE分子束磊技術生產氮化鎵(GaN)磊晶片

英特磊總經理高永中表示,公司從10年前開始做氮化鎵,但用MBE生產速度太慢,比MOCVD機臺慢了5倍,不是商業化行爲可以發展的東西,因此停了下來,而IVWorkS運用混合式MBE技術(Hybrid-MBE),也就是利用氨和電漿搭配的氮源進行磊晶,最佳化質量生長速率,可以把生長速率提升到MOVCD相似;再者,相較於其他材料,氮化鎵生長溫度條件非常窄,用MBE長晶有特殊優勢,可以用「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看晶體表面,且圖樣可以從頭看到尾,而IVWorks開發機器學習的人工智能(AI)磊晶監控系統“Domm”,可以透過深度學習算法檢測分析反射高能電子衍射(RHEED)圖像,使該系統可以在MBE磊晶過程中,即時監控原子層級晶體生長表面,運用學習數據集來建立預測模型,並以該預測模型應用於磊晶片質量,提高生產良率

高永中指出,英特磊與IVWorks公司自2018年起在GaN材料和磊晶技術即有密切合作,技術和行銷聯盟的框架於2019年形成,希望透過此次的合作案,利用英特磊公司在MBE的量產經驗模式,以及硬體設備自主改造升級實力,迅速將GaN磊晶片導入與IVWorks合作的產品組合,兩家公司聯手開發MBE製造的GaN磊晶產品全球業務,應用於RF(射頻)和電力元件市場。

除與IVWorks公司合作,IET-KY氮化鎵(GaN)機臺已組裝完成試機中,預計9月開始試產,目前公司亦已取得美國能源部合約,發展GaN/Si電力應用元件,高永中表示,今年氮化鎵處於送樣階段,預計明年至少再增加1臺機器,明年相關產品營收佔比低於10%,2022年要看發展狀況,公司也將視情況增加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