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1.5米「巨型船蛆」活體現蹤菲海灣 樣貌如粗肥蚯蚓

科學家敲開船蛆的硬殼。(圖/翻攝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記者楊絡懸綜合外電報導

科學家在菲律賓民答那峨島(Mindanao)海域附近,發現了一種罕見生物「巨型船蛆」(shipworm,或譯爲「蛀船蛤」、「鑿船蟲」),這種船蛆長度可達1.55公尺、直徑6公分體型相當巨大,其活體細節發表於美國科學期刊

根據英國《BBC》報導,這條巨型船蛆一直生活在硬殼內,頭部朝下伸進泥土裡,在泥土中以海洋沉積食物維生。生物學界多年來已知這類的生物存在,但始終沒有活體可以進行研究

▲船蛆體內構造。(圖/翻攝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船蛆」(shipworm)的物種名內有着「寄生蟲蛆」(worm)的名稱,外型也像一隻蟲,但其實船蛆隸屬於雙殼動物,與蛤、蚌爲同一類別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報告指出,這種「稀有又神秘的物種」(rare and enigmatic species)是人類目前已知存活時間最長的雙殼軟體動物。美國、菲律賓、法國的科學家團隊最近在民答那峨島的海灣中,發現了5條巨型船蛆。

▲船蛆從硬殼裡滑出。(圖/翻攝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影片中可以清楚看到,科學家們仔細地從一邊切開船蛆的殼,把硬蓋打開後,輕輕地晃動,將船蛆的「肉體」搖出來,一條溼溼黏黏的黑色長條生物,就從管狀的殼內滑出來。

▲這條船蛆蛤體型巨大,長達1.55公尺。(圖/翻攝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巨型船蛆理應上是屬於一組船蛆家族,其家族成員一般要小得多,它們通常會鑽進腐木當中,啃食木頭維生;但巨型船蛆獨特的地方不單只是體積較大,牠竟然能透過某種細菌,進食泥土裡的海底沉澱物,因此,與其他型船蛆相比,巨型船蛆擁有一個較小的消化系統。

這種動物會分泌出某種物質,自行生成由碳酸鈣形成的管狀硬殼,還會生出一頂像是帽子的「硬蓋」,遮蓋自己的頭部。研究人員表示,當巨型船蛆長大時候,會重新將「硬蓋」分解吸收,進一步鑽入更深的泥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