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尚安心!銀髮福利「超有感」

【撰文|邱璟綾、圖片提供|臺中市政府、shutterstock】

臺中是284萬市民溫暖的家,其中65歲以上市民約45萬人,佔總人口數15.9%,面對高齡社會,市府持續完善長者福利,打造銀髮樂活宜居城。

爲了替長者建構幸福宜居的環境,市府除了恢復老人健保、辦理老人健康檢查補助等,也持續完善長照、日照、銀髮族緊急救援等服務,以具體的政策照顧長輩。

老人健保與健康檢查補助 實質福利減輕負擔

爲了照顧長者的醫療權益以及減輕其經濟負擔,市府於2019年恢復老人健保補助,針對年滿65歲、設籍滿1年,且近1年覈定綜合所得稅率未超過5%之長者,每人每月最高補助826元。

社會局指出,健保補助自2019年推出至今,截至2023年,已逾34萬臺中市民享有福利,透過實質經費挹注,大幅減輕年長者與家人的經濟負擔。此外,針對符合資格者,市府團隊同時推動免申請、主動通知及線上查詢的便民措施,每月主動審覈長輩補助資格,由社會局代繳健保費,市民無須爲了申請補助舟車勞頓,透過貼心便民的相關措施,讓民衆享受福利更有感。

在照顧長輩身體健康上,衛生局今年再度與67家合約醫療院所合作,補助設籍臺中市65歲以上的市民及55歲以上原住民,每年一次健康檢查服務。符合資格者,只要攜帶身分證、健保卡至合約醫療院所,即可進行身體健康檢查。

除國民健康署補助提供預防保健項目,市府也額外爲長輩補助加值版健檢項目,包括胸部X光、心電圖、血清白蛋白、甲狀腺刺激素、大腸癌篩檢以及失智症篩檢量表(SPMSQ),讓資深市民早一步掌握身體狀況,使晚年生活多一分保障。

臺中市衛生局與醫療院所合作,提供符合資格的長者免費健康檢查服務。

長照日照、緊急救援服務 照護關懷好貼心

隨着醫療進步,長輩越來越健康、長壽,面對高齡化社會浪潮,以穩紮穩打的態度及創新科技,提供便捷的長照服務。例如,衛生局於2020年全臺首推「長照即時通APP」,成爲長照專線1966以外的另一種便民管道;2023年率全國之先於「臺中長照論壇」探討長照議題AI照護趨勢,邀集產官學專家一同交流,爲市民建立更全面的長照政策。

爲了讓長輩在熟悉的社區享有關懷服務,目前已布建1,752處長照ABC據點,以人爲本的社區照顧體系,爲銀髮市民提供在地長照服務。另外,日間照顧服務單位也從107年36家,增至目前137家,減輕家庭照顧負擔,更透過1,000多班的長青學苑、近500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爲銀髮族打造樂齡優質的退休生活。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透過各式活動豐富銀髮生活。

此外,因應近年來獨居長者人口數逐年攀升的趨勢,爲給予妥善且即時的照顧,市府與保全業者合作,持續補助經濟弱勢者於家中裝設緊急救援系統服務。當獨居長者在家中跌倒,或出現各種突發狀況,能透過隨身按鈕與24小時監控中心連線,並即時通報派出所、119救護單位,或通知家屬前往協助。

截至2024年1月,緊急救援系統已成爲1,056位獨居、身障長者的護身符,幫助他們在危急時刻發出求救警報,使獨居生活更多一分保障。

面對高齡化社會,盧市長特別重視銀髮族相關政策,打造樂活宜居之城。

小黃公車、市民小巴 溫暖運輸行得平安

爲了照顧偏遠地區長輩交通往來需求,市府盤點公共運輸資源,針對公車到不了、路幅狹小的地區,以計程車取代傳統公車,推出機動靈活的「小黃公車」。

兼顧公車與計程車優點的小黃公車,也符合公車服務全民的性質,開辦至今已從原先2條路線,一路擴增至25條路線,使偏鄉與市區交通無縫接軌。

日前更再新增「黃23路中莊龜殼線」、「黃24路麗水田中線」、「黃25路九德溪尾線」,服務範圍涵蓋大甲區、大安區、龍井區與烏日區,並串聯車站、學校、醫院與市場,不僅滿足居民外出購物、就醫等民生需求,同時便於轉乘公車、臺鐵及高鐵,上路至今已成爲偏鄉居民最有感的公共運輸服務。

小黃公車兼顧了公車和計程車的優點,提供長輩更靈活且溫暖的交通服務。

同時,市府交通局打造的公車品牌「市民小巴」,在2月正式上路,首波在大甲、大安、外埔、后里等區規劃4條路線導入九人座小客車車型營運,替代原先使用大客車營運的公車路線,深入服務大客車輛不易行駛服務的路段,服務大甲、大安、外埔與后里區居民,不只便利民衆乘車,也健全偏鄉公共運輸系統。

「每一位長者都是臺中的寶」,透過多管齊下的福利政策,市府團隊從點、線、面逐步完善銀髮族的需求,未來也將持續爲超高齡社會做準備,將臺中打造爲銀髮族的幸福宜居城市。

《漾臺中》2024年2月號NO.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