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首揭幹細胞糖脂 有助胚胎着牀

林口長庚生殖醫學研究團隊發現,糖脂會促進母胎間溝通。(長庚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胚胎能否順利在子宮着牀,是成功懷孕的關鍵,許多婦女因而飽嘗不孕或自發性流產痛苦。長庚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人類胚胎幹細胞所衍生的「糖脂」會促進母體與胚胎間的溝通與免疫耐受性,可能有助於胚胎着牀。這項突破性的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目前長庚、清大專家也正合作,以化學合成方式製作糖脂,最快可在3年後應用於人工生殖技術。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吳憲銘醫師表示,在不孕症的治療上,會先採用排卵藥、排卵針,鼓勵病人自然行房或做人工受孕,下一步纔是試管嬰兒。目前人工生殖的成功率約5成,剩下的5成被稱爲「胚胎着牀的黑盒子」,也是專家學者們努力突破的目標。

吳憲銘指出,胚胎着牀是極其複雜的過程,影響的因素有:1.胚胎品質、2.子宮內膜容受性、3.胚胎與子宮內膜之間的彼此互動溝通。其中「胚胎與子宮內膜之間的溝通」,是爲了讓媽媽的子宮內膜產生免疫耐受性,避免和媽媽不同基因體的胚胎被母體的免疫細胞攻擊,而造成自發性的流產。

胚胎幹細胞表面的糖脂,常可反應細胞的生理狀態,因此也被當作胚胎髮育時期的階段性指標。長庚團隊發現,人類胚胎幹細胞所衍生的糖脂,可藉由外泌體而轉移到單核細胞之上,當接收到糖脂的單核細胞進一步分化成巨噬細胞時,會表現「蛻膜巨噬細胞」的表徵,增強吞噬能力,利於組織重整,同時也能抑制T淋巴球細胞增殖,提供免疫耐度性,並促進滋養層細胞侵襲能力,可能有助於胚胎着牀,實現健康妊娠。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是國際首次揭露糖脂於母體與胚胎間互動中,可能扮演關鍵的「免疫耐受性增強」的角色,已刊登於2023年11月發育生物學領域第一名的國際知名期刊《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

林口長庚醫院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遊正博團隊,已與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林俊成合作,運用化學合成出糖脂,並申請專利,可望最快在3年後,與林口長庚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合作,透過臨牀注射方式,提升人工生殖技術的效能,嘉惠全球衆多的不孕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