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G4集團對中國意味着什麼?

評論解讀上週結束的西方七國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美國拋出將既有「G7」集團改造爲「G4」的構想。中國學者遠山就「代表性」與「有效性」的角度切入評議,並直指G4集團的成形無法撼動現有的國際遊戲規則

在上週結束的西方七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美國非正式地向與會各國提出將「G7」(西方七國集團)改造成一個由美日歐和中國所構成的「G4」(四國集團)。此方案一出,引起人們討論。

隨着近年來各國經濟力量消長變化加劇,建立在原有基礎上的國際經濟治理結構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由於沒能及時調整國際經濟治理結構以適應成員國之間相對經濟力量的巨大變化,很多國際經濟組織逐漸失去了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事實上,國際經濟治理改革一直受到兩方面要求驅動:一個就是合法性要求,即要求承擔國際經濟治理責任的主要國際經濟組織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能夠爲不同地區和不同發展水準國家提供平等的發言權。第二個就是有效性要求。

行之有效的國際經濟治理結構應該平衡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關係。但無論是要增強其合法性,還是要提高其有效性,都必須提升當今中國的地位。隨着30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廣泛影響已日趨明顯。

從「G5」到「G7」,到冷戰結束後的「G8」,再到此次金融危機之後的「G20」,顯示了世界經濟舞臺上多元力量興起的必然趨勢。但從現實來看,代表性並不直接等於有效性。「G7」和「G8」已不能適應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而「G20」則面臨着效率低下的困境

對中國而言,「G2」或「G4」意味什麼?無論是美國學界所提出的「G2」,還是美國政府所提出的「G4」,在顯示出提升中國國際地位意向的同時,更包含有要求中國承擔更大責任的期待。與此同時,「G2」或「G4」事實上將削弱歐洲日本等其他工業大國的地位。正如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調整草案所顯示的,其基本方式就是在保持美國主導地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有限減少其他工業大國的份額來部分滿足新興國家的要求。儘管這可能引起前者的不滿,但鑑於他們與美國的共同利益要遠遠超過與以中國爲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共同利益,面對不可避免的權力轉移,除了繼續依賴最強大的美國外,別無更好的選擇。其對自身地位衰落的不滿將被導向對「中國崛起」的更加警惕。

(摘錄自《長江商報》2009-10-09,作者遠山爲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