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背後:敵我凍傷凍亡人數均達數千

(原標題:長津湖戰役背後:志願軍衛生部隊遭遇“鋼鋸嶺”,敵我凍傷凍亡人數均達數千)

環球網軍事報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二次戰役的史海中看資料,翻閱《第20軍衛生志》時,看到志願軍醫護人員在冰天雪地的戰場,冒着敵人的狂轟濫炸搶救受傷的戰友時,我想起二戰影片《鋼鋸嶺》在日軍炮火中奮力救戰友的主人公多斯。其實,像多斯這樣的事情在二次戰役中俯拾皆是,所不同的是,志願軍的醫護人員面臨的炮火更加猛烈,戰場條件更加險惡,他們搶救的戰友數字也遠遠走出多斯的75人。志願軍衛生員幾乎人人都不亞於多斯,他們也不是單兵奮鬥,而是齊心協力,創造的英雄壯舉賽過一個又一個的“鋼鋸嶺”。這裡,僅以(志願軍第九兵團)20軍的幾名二級模範爲例。

二次戰役期間,我志願軍某部官兵在冰天雪地中宿營(照片由志願軍老兵、原27軍《勝利報》社社長曲中一提供)

第二次戰役中,20軍協同27軍殲美陸戰第1師主力,(1950年)11月27日第二次戰役在長津湖、下碣隅裡一帶山區發起。20軍後勤部遂將每個治療隊劃分爲6個治療組,所有物資均按6個單位分配,手術隊亦分爲6個小組,分散展開收容治療。醫護人員遂以滿腔的熱忱,冒着敵人的炮火硝煙,投入到救治戰友的工作中,挽救了許多戰友的健康乃至生命。

20軍後勤部車書琴和她所在的醫療隊黃草嶺戰鬥中,車書琴和另兩個衛生員去執行集中傷員任務。在又陡又滑的大山上,滿山都是深過膝蓋的大雪,無法辨認道路,她們3人爲防止跌倒摔壞傷員,兩人將擔架放在腿上坐在冰冷的山坡上,手把住擔架杆,另一個人在前面向下拖,從山頂滑至山腳,棉褲棉鞋都溼透凍成了冰塊仍然堅持向前滑行,就這樣從凌晨3點鐘一直搬運到深夜11多鍾,才把18名傷員集中起來。每天起早摸黑爲傷員燒水、做飯,凌晨還要敲開冰河爲傷員洗血衣,手凍麻了,用嘴裡的熱氣呵呵繼續洗。爲解決沒有房子的團難,醫療隊的全體人員一齊動手爲傷員挖了防空洞,洞內有熱炕,既解決了無房子住的困難又能禦寒。

172團團衛生隊副隊長陳國鈞。二次戰役中,172團包紮所在上坪裡收容傷員,激戰開始後,傷員不斷下來,他一絲不苟地進行認真檢查、包紮,組織往後轉送。有50多名傷員無法及時後送,而下碣裡的敵人瘋狂突圍、用飛機、大炮向公路兩側掃射轟炸,上級通知陳國鈞迅速撤離,他沉着鎮定地動員部分輕傷員自行撤離,重傷員就地隱蔽,自己拿起傷員的武器和衛生員在山坡上輪流放哨警戒,一面注視敵情,一面照護傷員,持續兩天之久。糧食吃完後,組織衛生員找敵棄留的乾糧和罐頭充飢,不讓傷員捱餓。在第五次戰役中,他一人在一個晚上妥善處理了99名傷員。

175團衛生隊保健幹事陳良。第二次戰役開始時,上級要他負責在部隊駐地山溝搭一個能容納30個傷員的轉運包紮所,他冒着嚴寒一人完成了任務,腳被凍得失去知覺,一隻腳趾重度凍傷。戰役開始後,傷員陸續運下來,很多是凍傷,腳和膠鞋凍在一起,他耐心地給每一個傷員解脫被凍硬了的鞋,手指被凍得不能彎就用牙齒幫助解帶脫鞋,然後,洗淨包紮。有一名傷員送到包紮所四肢已經被凍僵,不能說話,陳良解開上衣,把凍僵的傷員抱在自己溫暖的懷裡,待傷員甦醒後,馬上給他喂開水,經長時間的急救,傷員終於恢復了知覺,這位傷員感激地說:“我忘不了您,一定要多殺敵來答謝您!”在834高地的戰鬥中,爲保證傷員的安全,陳良帶領大家爲傷員挖防空洞。他一夜砍材20多棵,全小隊挖了18個防空洞,使第二天接收的160名傷員沒有受到炮火和飛機的襲擊,順利地完成了包紮轉運任務。

59師177團6連衛生員路林民。二次戰役中,他在敵炮火下英勇地搶救了12名傷員,6連配合兄弟部隊固守西興裡一帶高地,戰鬥非常激烈,敵人在兩挺重機槍掩護下,妄圖奪我陣地,5班機槍手王祥負傷了。路林民不顧一切奔出連指揮所把王祥背到防空洞進行包紮,把自己的毯子給他蓋,無微不至地關懷傷員。他不僅搶救了戰友,還搶救朝鮮人。在一次阻擊戰後,他冒着4架敵機轟炸的危險,連續出動,將5名朝鮮兒童救至防空洞。

二次戰役期間,時值隆冬,氣侯寒冷,山高路險,冰天雪地,敵空襲頻繁,傷病員多,後轉困難。本來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前,在兗州整訓時20軍後勤部已預作了準備,成立了擔架營,師、團成立了擔架連。熟料,二次戰役開始後,敵機狂轟濫炸,使轉運工作更加困難,又因在這次戰役中部分擔架員也被凍傷,非戰鬥減員,轉運力量甚弱,大批傷員屯積無力後送。考慮到第一線搶救任務難以完成,傷員轉運距離遠,加上運輸工具缺乏,道路經常遭敵機襲擊,於是動員了1200餘名輕傷員翻越高達1730米的廣城嶺步行40公里到後方醫院。其餘重傷員則等到攻克柳潭裡後,開始後運。

二次戰役中,20軍總傷病員數17007人,輕傷病員留治數9885人,佔58.12%,後送人數6670,佔39.22%。27日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地區戰鬥發起,12月12日戰役基本結束。20軍的醫務人員分別在龍林洞南興洞小東洞、新德里、大南洞、小南洞、倉裡、大南里加里洞等地展開收容。由於戰線漫長,各隊均分散展開,每個治療室都完成了150至200名傷員的救治轉運。全部隊完成4000餘名傷員收治轉運任務。(《中國人解放軍陸軍第20軍衛生志》第110頁)

戰役的第二階段結束後,美軍乘我北撤之機北犯,60師180團撤離大興裡時,敵已接近此地,此時附近友部部隊兩所醫院中還有800餘名傷員沒有轉移,情況非常危急。他們一面組織掩護,一面幫助醫院將傷員迅速後撤,輕傷員組織步行,重傷員部分由汽車運轉外,其餘皆由部隊趕做的擔架擡運。泥橋軍醫院中的八百餘名傷員,在58師指戰員協助下也全部安全轉移。在戰況危急、條件困難的情況下,沒丟下一名傷員。

12月13日20軍奉命在下碣隅裡、古土水一帶休整待命。各級成立休養單位突擊治療凍傷。在咸興休整時,20軍共留治了近萬名一、二度凍傷患者,絕大部份治癒歸隊參加戰鬥。

僅從中美兩軍對比數字中可以看出,志願軍“鋼鋸嶺”的成績。20軍在第二次戰役長津湖地區戰鬥中,共凍傷人員4340人。凍亡2890人;其它減員764人,合計共有7994人傷亡(第二次戰役長津湖地區戰鬥中受凍死亡72名,凍傷6262名不包括在內。)的確非戰鬥減員很大!但如若對比一下同一時期,物質條件遠比志願軍優越的美軍,便可知道這是多麼的不容易了!美軍陸戰一師的凍傷凍亡數字也是2000多人。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天氣中作戰,若非志願軍醫護人員的頑強努力,能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很難想像的!